5月17日 | 人力资源行业新闻速递
来源:江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西赣州:推进工伤预防筑牢安全屏障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依托《赣州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实施方案》,始终将工伤预防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多方联动、立体预防,为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创新机制,构筑工伤预防“共同体”。为凝聚工伤预防合力,建立了人社、财政、卫健、应急管理、工信、住建、交通运输、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构筑起“领导主导、企业主责、职工参与”的工伤预防格局。以被列为全国工伤预防重点联系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按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足额提取工伤预防费用,用于实施各类工伤预防项目。截至目前,已在建筑、家具、纺织服装、危险化学品、钨业等多个重点行业精细实施工伤预防项目。
关口前移,拧紧工伤预防“责任阀”。远离工伤,关键在“防”。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存在的工伤危害,关口前移、精细施策。在调研摸排和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动态更新全市300家工伤预防重点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着力拧紧工伤预防“责任阀”。充分发挥全省工伤预防警示教育体验中心作用,让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从传统的“说教式”学习向“沉浸式”体验转变。另一方面,开展工伤预防国名知识竞答和工伤预防公益海报征集活动,启动工伤预防“五进”(进企业、进工地、进学校、进社区、进商圈)活动,通过政策宣讲、实训演练、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工伤预防理念深入人心。
政策升级,织密职业伤害“保障网”。在前期将超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等三类特定人员纳入补充工伤保险参保范畴的基础上,将参保特定人员范围扩大至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志愿者、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七类特定人员,不仅解决了特定人员的工伤保障问题,还创新提出在保证待遇支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工伤预防费用,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伤预防经费来源问题。
广西防城港:“开工第一课”实现工程项目“安薪上岗”培训全覆盖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住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开工第一课”宣传培训活动,为各在建工程项目提供“安薪上岗”培训服务。
干字当头,为项目建设提供治欠保障。印发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开工第一课”服务活动通知,由市本级、各县(市、区)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授课服务团队深入项目前线,以全市在建工程项目为重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据统计,全市共开展培训授课86场次,派出培训宣讲员50人次,培训企业124家,培训农民工500多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0多份。
为企解忧,推动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市人社局全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建筑企业落实“一金七制度”,推动建筑行业从“粗放分包”向“精细管理”转变,从“现金发放”向“银行代发”转变,积极构建规范的市场秩序。“开工第一课”通过强化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有关政策、建筑企业落实按月拨付人工费、按月审核农民工工资、分账管理制度、实名管理制度、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工伤保险政策等重点内容的培训,全力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项目顺利建设投产”两项工作“双轨”同步推进、同步发力。
专场授课,获得建筑企业好评。为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市人社局深入广西钢铁集团、白龙核电、中丝路以及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防城港校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专场培训,实现在建重大项目培训全覆盖。在培训现场,授课团队专门就“桂薪宝”和“桂建通”系统线上发薪人数和考勤人数不一致等各方面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和指导,切实为建筑企业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案。会同市住建局、市供电局分别集中开展两个专场培训,实现对全市重点领域在建工程项目企业培训全覆盖,获得各建筑企业好评。
听得懂看得明,农民工朋友权益有保障。针对农民工群体,市人社局制作“开工第一课工人篇”短视频课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了解“三应当三需知”即: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应当进行实名制登记、应当保管工资银行卡,需知工资谁发放、需知考勤准确否、需知工资发放否。让农民工朋友听得懂,知道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极大地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