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早报 星期一 广东微灵工科技
7月21日 | 人力资源行业新闻速递人力资源杂志 新闻汇总
本期导读《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海南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云南出台2025年电商培育扶持政策上半年陕西城镇新增就业27.66万人聚焦实际需求 重庆打造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空间陕西医保即时结算已拨付基金1.97亿元
1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7月17日,由自治区信息中心编撰的《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广西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成效。
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2024年以来,广西共印发实施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文件17份,成立广西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双飞地”协同体系,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基础设施支撑方面,自治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汇聚公共数据93.79亿条,全区累计建成5G基站超14万个,互联网出口带宽达6175万兆,建成通达东盟的12条国际陆地光缆。
在关键领域创新方面,深入实施“尖锋”行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科技重大专项。“中国—东盟法律大模型”和“曲尺通信运维大模型”正式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填补了广西大模型备案的空白。截至今年5月,广西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248件。
在行业应用方面,***深化“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已形成覆盖农业、制造、医疗、交通、文旅、汽车、教育等领域多元化落地生态。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区人工智能规上企业267家,2024年广西存续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708家,较2023年增长32.55%,其中南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占全区比重超五成。
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方面,加快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已签约40个重点项目,覆盖大模型及“人工智能+”重点领域,投资额近80亿元。首批6个东盟国家的16家企业完成入驻签约。
《白皮书》对下一步优化发展提出了五项建议。一是注重策略,创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路径。二是强基提能,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硬实力。三是创新应用,打造人工智能高融合产业生态。四是拓展东盟,深化开放合作与技术应用示范。五是安全可靠,统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安全。(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郭燕群 通讯员蔡亮亮)
2来源:新华网 海南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7月16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十二场)——“协同推进海南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专场在海口举行。发布会上透露,海南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纳入海南省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建立公积金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支持新业态劳动者稳业安居。
据介绍,当前海南省灵活就业群体已超百万,为贯彻落实**关于共同富裕的决策部署,海南省于2024年5月正式实施《海南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办法》,新政立足灵活就业者权益保障与实际需求,确立“宽进宽出、灵活缴存、使用同权、补贴激励”四大**原则,***降**度门槛,支持使用住房公积金解决基本住房问题。同时,公积金、邮政、市场监管、交通等省级部门将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精细掌握平台经济企业及从业者信息,提升政策宣传的针对性。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将牵头对全省网约车(出租车)及货车从业人员开展摸底调查。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将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发挥监管职责作用,推动政策在网约配送员群体中落实。
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灵活缴存、低息**、缴存补贴的基础上,海南省取消灵活就业人员终止缴存满半年后才能全额提取的限制条件,实现“即停即提”,促进制度更好覆盖灵活就业群体;海南为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提供便捷服务,在“海易办”APP“随时办、随地办、指尖办”;海南将持续强化政策宣传,在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平台企业的工作群、公众号投放宣传视频,并在基层站点、爱心驿站、员工之家等场所***张贴海报、发放折页,多措并举拓宽宣传渠道,提升政策触达率;海南还将建立定期跟踪会商机制,不断提升各行业新业态从业群体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黄心弦)
3来源:云南日报云南出台2025年电商培育扶持政策近日,省商务厅出台2025年电商培育扶持政策,围绕培育扶持限额以上电商企业、培育云南特色电商产业带**企业、支持电商分拣集散中心三方面加大助企惠企力度。
政策明确,培育扶持限额以上电商企业。支持对象为新入库的限额以上网络零售商贸企业,鼓励企业升规纳统,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提升运营能力、扩大网络销售规模。对2024年年度新入库和2025年1月至8月新入库的电商企业,根据其2025年1月至8月期间网络零售额规模,给予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政策明确,培育云南特色电商产业带**企业。支持对象为电商产业带**企业,支持云茶、云花、云果、云咖、云菌等电商产业带**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全省电商**企业。支持电商产业带**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建设营销平台、提升数字服务能力等,提升网络零售规模,带动电商产业链协同发展。对评选出的电商产业带**企业,按每家4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
政策提出,支持云品电商供应链及电商产业发展建设项目,支持电商企业发展“电商+产地仓+寄递物流”,开展包括集货、加工、包装等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分拣、配送、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对2025年8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根据申报主体升规纳统和网络零售额规模等情况,按2024年7月至2025年8月有效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奖补。重点支持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个企业奖补金额比较高不超过50万元。
据悉,省商务厅拟于今年9月初发布正式申报通知,由各州(市)、县(市、区)组织辖区内经营主体申报。(记者 韩成圆)
4来源:陕西日报 上半年陕西城镇新增就业27.66万人7月18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今年上半年,陕西城镇新增就业27.66万人。
在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方面,今年以来,陕西通过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22.56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415.17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991.35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24.5亿元,扶持创业3723人、带动就业1.92万人。
在优化细化就业公共服务方面,今年以来,陕西深入开展人社干部访企拓岗就业对接活动,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补贴性培训17.71万人次,其中农民工13.99万人次、高校毕业生1.21万人次,累计评定高技能人才2.63万人次;印发实施加强养老服务人才技能培养工作政策措施,已完成培训5334人次。
为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今年,陕西常态化开展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和“乐业陕西‘就’在三秦”系列招聘活动,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89场,提供岗位67万个;在西安市试点大学生科技见习计划,全年募集见习岗位4万个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落实落细存量政策,加快推出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加力组织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政策。”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表示。(记者 周明 见习记者 马瑜)
5来源:重庆日报聚焦实际需求 重庆打造新就业群体多元友好空间7月16日,市委社会工作部、市住房城乡建委召开全市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现场推进会介绍,目前我市有新就业群体279万人,包括货车司机约38万人、网约车司机约28万人、快递员约4.8万人、网约配送员约80万人、网络主播约46万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51万人、其他群体约31.2万人。
今年以来,全市住建部门以“红岩先锋物业”、城市有机更新和“好房子”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全市推广“小哥来了”应用小区7676个,累计扫描6.9万余次,帮助骑手快捷进门;全市194家物业企业与外卖平台开展战略合作,涉及376个小区,完善即时配送便利条件,设置网约配送、集中取送点3368个;全市增设骑手饮水、充电、休憩、纳凉、取暖等暖“新”服务设施9098处,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方便。
在公租房兜底性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打破户籍限制,新就业群体与本地居民享有同等申请资格,已保障新就业群体1万余户;创新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实现新就业群体等灵活就业人员“愿缴能缴”,支持新就业群体购房需求。
推进友好场景建设,就是要发挥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独特优势,通过优化服务管理,把新就业群体组织起来。记者了解到,市教委、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大力建设友好车位、学校、小区、驿站等场景,推动全市建成7165个友好单元,新增骑手临时停车位7143个;市公安局创新方式、拓展载体,加强新就业群体交通安全管理服务;市人力社保局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面,投保人数达73万人,各平台企业完善保障体系、优化工作环境,持续解决新就业群体的痛点、难点问题。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底,我市将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新就业群体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员应管尽管,重点互联网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0%,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全覆盖,工会会员达到41万人,党的工作覆盖率100%。
各区县至少打造1个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友好镇街”,各镇街至少打造1个嵌入式服务站点,全市建成各类友好阵地1万个以上,其中中心城区3000个以上。
各类友好场景空间布局和内部环境充分优化,尽量具备“歇脚、饮水、充电”等基础服务功能,标识清晰,便于使用;积极拓展“热饭、阅读、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增值服务;迭代推广“小哥来了”应用,今年底实现封闭小区全覆盖。
建立服务满意度评价反馈机制,精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动态优化点位分布和服务供给;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力争吸纳新就业群体兼任网格员达4万人以上。
6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医保即时结算已拨付基金1.97亿元7月17日,记者从全省医保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7月10日,我省12个统筹区医保即时结算全部上线并实际付费,开通即时结算医疗机构136家,已拨付基金1.97亿元。
今年以来,我省医保领域**性任务加速落地见效:省级调剂金制度稳妥实施,增强了基金互助共济和抗风险能力;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应用,1至6月全省通过特例单议病例6589份,支付方式更趋科学;护理等11类临床学科医疗服务项目标准化建设完成,设置价格项目199个,儿童等加收项125个;年度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进入推进阶段。
常态化服务不断优化,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持续完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扩面,部分病种比较高支付限额提高;落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新增91种药品,总数达3159种;药品耗材集采提质扩面,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落地执行集采药品1023个品种、医用耗材52大类,中选品种平均降幅超过50%,累计节约医疗机构首年采购资金106.5亿元;88.9%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基层就医更便捷。
信息化建设多点突破,智慧医保惠及民生。除即时结算外,全省***实现线上年度清算,省内异地就医按病种付费系统上线,西安、宝鸡等9地开通“医保钱包”实现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医保码结算占比达62.47%,汉中、铜川试点“刷脸支付”,让**享受到更高效的服务。
“全省医保系统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工作协同,深化**创新,坚持以稳守底线、以进求突破、以实见成效,抓好各项试点工作,强化**驱动力,全力推动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省医保局局长苏红英说。(记者 李旭佳 通讯员 杨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