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聚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5-07-22
色母粒的主要构成包含四类关键材料。主要成分是颜料或染料,提供基础颜色功能,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类型(如无机颜料耐候性好,有机颜料色谱广)。其含量通常在15%-50%,浓度越高对分散技术要求越严苛。二是载体树脂,占比约30%-70%,作用是将颜料粘结为颗粒并提供与基体塑料的相容性。常用载体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工程树脂(如ABS),选择时需匹配基体熔融特性。第三是分散剂(占比5%-15%),多为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或脂肪酸衍生物,通过降低颜料表面能防止团聚,提升熔体流动性。第四类是功能性助剂,如抗氧剂防止加工降解,润滑剂减少设备磨损,特规应用需添加防迁移剂。各成分需经密炼、双螺杆挤出等工艺实现微观均质化,确保颜料粒径稳定在微米级。
本回答由 昆山聚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
其余 2 条回答
色母粒的成分设计遵循“三位一体”原则:颜料、载体、助剂协同作用。颜料作为显色主体,其粒径分布和表面处理直接影响着色力与光泽度;载体树脂不就是物理支撑,更承担传递媒介功能——加工时优先熔融包裹颜料,帮助其在基体中的分布。分散剂的选择尤为关键,需同时满足与颜料的亲和性及与树脂的相容性,常用极性改性蜡处理亲水性颜料(如钛白粉)。功能性添加剂则扩展应用场景:户外制品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提升耐候性;食品接触级母粒需符合FDA的增塑剂和稳定剂。生产过程中,成分比例需准确控制,例如高浓度黑色母粒采用炭黑与多级分散剂复配,避免电阻率波动影响电子器件。至终通过熔融剪切使颜料颗粒被载体充分浸润,形成稳定分散体系。
从材料科学角度,色母粒的成分架构包含三个功能层:主要层为颜料颗粒,其晶体结构决定耐热性和色相稳定性;中间层是分散剂包覆膜,通过空间位阻效应防止颜料聚集;外层由载体树脂构成连续相,提供加工流动性和界面结合力。载体树脂的选择需考虑熔融指数匹配性——如注塑级母粒选用高流动性PP,薄膜级则用低粘度PE。分散剂类型影响至终性能:酰胺蜡适用于聚烯烃体系,硅酮类则对工程塑料更稳效。特规成分如偶联剂可提升无机颜料与有机载体的结合力,减少界面缺陷。绿循趋势下,生物基分散剂(如植物油衍生物)及无重金属颜料使用比例上升。成分比例需经流变学验证,确保高颜料负载下仍具备良好加工性,避免滤网压力过高或螺杆打滑。
昆山聚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兰东叶
手 机: 18912678857
网 址: http://juzexincailiao.shop.8836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