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劳动关系?这里看过来!
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
-
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例如,用人单位需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需达到法定工作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且未与其他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等。像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不能成为合法的劳动关系主体,若用人单位招用则不属于合法的劳动关系。
-
劳动管理与报酬: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比如,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的考勤制度、工作流程等规定,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并且用人单位会按照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如每月固定日期发放工资。
-
业务组成部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例如,在一家制造企业中,生产线上的工人、技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等的工作都是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企业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如果是为企业提供一次性清洁服务的人员,其工作通常不属于企业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一般不认定为劳动关系。
认定劳动关系的参照凭证
-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银行工资流水记录、工资条等,能证明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例如,劳动者提供的银行工资流水显示,每月有固定的公司账户向其转账工资,这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
-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表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因为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为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
-
工作证件及招用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 “工作证”“服务证” 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以及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 “登记表”“报名表” 等招用记录,可作为劳动关系的证明。比如,劳动者持有公司发放的工作证,上面有公司名称、劳动者姓名、工作岗位等信息,且有公司盖章,这能证明其与公司的关系。
-
考勤记录:包括纸质考勤表、电子考勤记录等,反映劳动者的出勤情况,体现其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例如,公司的电子考勤系统记录了劳动者每天的上下班时间,这可以作为劳动关系的佐证。
-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他了解情况的劳动者的证人证言也可作为参考,但一般需要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比如,同一部门的同事证明该劳动者在公司工作,接受公司管理,参与公司业务等。
案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