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品鉴第一步:“观色”到底在看什么?
在白酒的世界里,“色香味”是传统品评的三要素,而“观色”作为第一步,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通过观察酒的色泽与状态,已经能初步判断一款酒的品质和风格。***,我们就来聊聊,品鉴白酒时,“观色”到底该看些什么。
一、看透明度:清澈无杂才是基础
**基本的观色标准,就是看白酒的透明度。质量的白酒应当是无色透明、清亮晶莹,没有悬浮物、沉淀物或浑浊现象。
不过,也有例外——陈年酱香型白酒或某些特香型白酒,因长时间储存、氧化反应,可能会出现微微泛黄的现象,这是正常的老熟迹象,反而说明酒体经过了充分陈化。
但如果颜色过深、呈现不自然的黄、棕、甚至微红色,就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人为添加了色素或者酒体储存条件不当。
二、看挂杯度:一滴滑落也有讲究
“挂杯”是很多酒友爱观察的一环。轻轻摇晃酒杯,让酒液在杯壁形成一层薄膜,然后观察其下滑的速度与形态。
-
若酒液缓慢滑落,形成清晰“酒腿”,有时被认为是酒体中酯类物质较多,即香味物质丰富;
-
若酒液很快滑落或根本不挂杯,则可能酒体偏薄,风味相对简单。
但值得注意的是,挂杯度不能单独作为判定好坏的依据。有些不法商家可能会添加增稠剂,让酒液“假性挂杯”,因此,必须结合香气和口感进行综合判断。
三、看色泽变化:不同香型有不同表现
白酒一般应为无色透明,但不同香型、不同年份的酒,其色泽也会略有不同:
-
清香型、浓香型白酒大多保持清澈透明;
-
酱香型、特香型酒若经多年存放,出现浅黄色或淡金色,属自然变化;
-
若色泽显得异常艳丽、深黄、棕色,甚至混浊,那很可能是品质不佳、储存不当或添加了非酒本身应有的物质。
“观色”虽然只是品鉴的第一步,却能透露出酒的储存状况、工艺风格,甚至品质真伪。下次倒上一杯酒,不妨先静静地观察它的光影变化,感受那一份看得见的细节。品酒,从“眼见为实”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