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止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冲击中国电商与美国消费市场
美国终止小额包裹关税豁免,冲击中国电商与美国消费市场
当地时间 5 月 2 日起,美国正式终止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货值不超过 800 美元的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这一举措是特朗普当局系列贸易政策调整的重要一环,旨在封堵其认定的贸易漏洞,然而却对美国消费者及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商家带来明显影响。
此前,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令,指出该豁免政策可能被滥用,不仅涉及非法芬太尼成分运输风险,还让中国电商平台在美占据不公平竞争优势,损害了美国本土夫妻零售商的利益。按照新规,此类包裹将按价值的 120% 征税,或征收统一税率,起征点为 100 美元,6 月 1 日起将提至 200 美元 。
这一政策变化对美国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购物成本大幅上升。近年来,Temu、Shein 等中国电商平台凭借高性价比商品深受美国消费者青睐,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政策生效前,这些平台已纷纷涨价,如 Shein 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达 51%,Temu 则通过结账附加费将税款转嫁给消费者。美国消费者研究机构估算,此政策可能使企业和消费者每年损失高达 470 亿美元,低收入家庭受冲击较大。
对于美国的商家,特别是依赖中国进口的中小在线零售商,成本压力剧增。此前,约四分之一 Shopify 平台卖家利用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从中国进货,新规下,他们不得不重新规划供应链,如转向批量订购、设美国配送中心,但转口贸易的额外运输成本及欧盟跟进类似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增加了运营难度 。
另外,美国海关系统也将面临严峻挑战。牛津经济研究院预估,若各方面落实对小额包裹的清关征税,美国当局需投入数十亿美元扩充系统、增派人手,否则将出现全国性口岸货物积压。
面对新规,一些零售商已开始调整策略。Temu 宣布转向 “本地配送”,招募美国商家销售本地商品以规避关税;英国美容零售商 Space NK、加拿大内衣销售商 Understance 则暂停向美国发货。 政策调整后,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市场格局都将面临重塑,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