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以及铁素体不锈钢,适用于室外潮湿环境,具有很强耐腐蚀性能的304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含碳量低,是不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的,如果表面要进行硬化处理,可以通过低温离子渗氮处理(QPQ),304不锈钢中的铬和氮元素有较好的亲和力,可以在氮化过程中生成弥散分布的氮化物起到硬化作用,成都工具研究所QPQ表面复合处理技术处理后的维氏硬度可达1000HV,同时还能保持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处理技术可以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高精度QPQ白亮层
电镀技术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通过金属膜来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蚀性与耐磨性。随着环保政策的管控,电镀工艺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在较多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工研所QPQ热处理表面改性技术主要应用在黑色金属的防腐抗蚀、硬度提升、耐磨性提升等性能需求。通过在高温(400-650℃)下对工件进行氮化和氧化处理,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高的氮化物层,这种氮化物层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有效提高金属制品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模具QPQ厂家QPQ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磨损性能。
在金属成型领域,压铸模、挤压模、锻模以及拉伸模等模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模具不仅要求具备很高的强度,以抵抗成型过程中的巨大压力,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变形能力和抗磨损能力,确保成型件的精度和质量。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历严格的热处理,以增强其整体强度。然而,为了进一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热处理之后还需进行QPQ处理。工研所的QPQ处理技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厚度超过10微米的化合物层。这层化合物层主要由氮化物、碳化物等硬质物质构成,极大地提高了模具表面的耐磨性,减少了因摩擦而产生的磨损。同时,化合物层以下的扩散层通过元素扩散增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了模具的疲劳强度。得益于QPQ处理带来的这些明显优势,模具的使用寿命通常可以延长2倍以上。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金属成型行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在汽车发动机中,活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关键部位,它承受着活塞往复运动时的巨大力量,并将这些力量转化为旋转动力,驱动汽车前进,因此,它要求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耐蚀性。原来一般采用镀硬铬来增加表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但是镀铬的六价铬离子严重污染环境,因此采用环保的工研所QPQ工艺方法,其耐磨性比镀硬铬高2倍,耐蚀性比镀硬铬高20倍,同时通过盐雾试验发现工研所QPQ处理后的活塞杆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因此可以用工研所QPQ技术代替镀硬铬。QPQ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较于原有的QPQ技术,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的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的化合物渗层由原有的15~20μm增加到30~40μm以上,并且成都工具研究所配备有多套QPQ设备、全套先进检验设备,如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盐雾试验机、SEM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抛光设备等,可长期承接外协加工业务。产品经过QPQ技术处理后,具有高硬度、高抗蚀、高耐磨、微变形、环保等优良特性,可替代发黑、磷化、镀铬、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渗碳等常规工艺。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刀具的加工精度。高耐磨QPQ磨损量
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刀具的切削精度。高精度QPQ白亮层
H13作为应用较为广且具有代表性的热作模具钢,在高温下因拥有较高的热硬性、冲击韧性、耐磨性以及切削加工性,所以通常应用于热挤压和压铸模具的制造。由于H13模具钢在服役过程中表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与腐蚀,所以利用表面技术来提高H13模具钢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工研所QPQ处理后,表面硬度增加,由基体的490HV增加到1100HV,且磨损失重量不到基体的十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经过QPQ工艺处理后,CrN和Fe2~3N等高硬度、高耐磨氮化物以及低摩擦系数Fe3O4形成于H13模具钢表面,使其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损性能。高精度QPQ白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