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46是由丁二胺和己二酸缩聚而成的脂肪族聚酰胺,虽然有尼龙66相似的分子结构,但PA46的每个给定长度的链上的酰胺组数更多,链结构更对称;而高度对称的链结构致使其结晶度高(约为70%),而且结晶速度快,因而熔点更高(295℃),热变形温度也高,而长期使用温度(CUT5000hours)可达163℃。这些特性使StanylPA46比其它工程塑料如PA6、PA66、PPA和聚酯在耐热、高温下的机械强度、耐磨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并且成型周期短,加工更经济。高性能聚酰胺46在汽车和电子应用领域具有无以比拟的性能和价值,可提供高温条件下的优异机械性能、***的耐磨性和低摩擦以及优异的流动性,使得加工处理更为方便,特殊设计更为灵活。PA46的性能超越了PPA、PA6T、PA9T,同时在需要高温的工作条件下通常优于PPS和LCP材料。改性Stanyl 有更好的耐磨性,Stanyl 表面光滑坚固,加之在高温下的刚性使其成为滑动部件的理想材料。天津DSMPA46
因为PA46结晶体速度更快、结晶体温度低、流通性好、生产加工性能好,与别的工程塑料对比,能够显碰地减少成形周期时间,提升生产率,如DSM企业的PA46商品成形周期比PPA减少30%-45%、比PPS减少30%-50%、比聚脂减少30%-45%。因为弯曲刚度高,可节约原料,制取厚壁产品。玻纤提高PA46可生产制造厚壁产品,比别的工程塑料产品薄10%-15%,尤其适用车辆和机械工程。PA46做为一种半结晶体热固性塑料,比无定形原材料主要表现出*高的缩水率。与各种各样一同功效,缩水率越高造成形变越大。天津DSMPA46高温尼龙可取代金属达到轻薄设计,优异的耐高温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其在笔电的风扇、接口广泛应用。
PA46不仅在通常环境温度下,有高的机械强度与刚性、耐疲劳性、突出的耐蠕变性,并且在高温环境中能保持这些特性。与此同时,PA46又不失塑料的其它各种优点,如耐腐蚀、轻量化、减震、消音、电绝缘、易成型加工等。这些特征使PA46与PA6、PA66等其它工程塑料相比,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它在通用工程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如LCP、PPS、PEEK等)之间架起了桥梁。事实上,PA46通常被用来替代特种工程塑料。由于PA46的高耐热性、高温下的高刚性、低蠕变性,使其在价格/性能比方面,可与PPS、PEI、PES、LCP等特种工程塑料相媲美。
使用PA46模具商和终端用户可获得的优势包括:耐高温性能,可在机罩下长期使用,无铅焊接加工。优异的耐化学性,可延长部件使用寿命。由于其低蠕变性、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和低磨损性可延长使用寿命,性能更加可靠。优异的机械性能,减少壁厚度,从而降低重量和部件价格。*周期时间缩短即可提高制模设备30%生产效率(由于高流动性可通过增加模腔数量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模流行为,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能够均匀填充壁厚度极薄的产品,从而可轻松注塑**的产品。再研磨使用率可达到25-50%,而且性能无明显下降(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了产品的性能可靠)。采用80°C(175°F)水热注模,可实现经济、安全和便捷的加工。无飞边现象,因此无需后处理。如果高温应用要求具有更高耐热性能的材料,可直接使用与PA6,PA66或聚脂相同的模具,无需更换。PA46 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模流行为,提供了更大的设计自由度。
二元胺和二元酸或二元胺或二元酸中的亚甲基可以被环状或芳香族化合物取代,也可以是上述结构的尼龙的共聚物。从上述尼龙结构中可以看出,尼龙分子主链链段单位中都含有酰氨基团(—CONH—),都含有亚甲基或部分亚甲基、部分环状化合物基团或芳香族化合物基团。尼龙的性能与上述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各种尼龙的化学结构不同,其性能也有差异,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性:尼龙的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使结构易发生结晶化,而且分子之间互相作用力较大,赋予尼龙以高熔点和力学性能。由于酰氨基是亲水基团,因此吸水性较大。在尼龙的化学结构中还存在亚甲基或芳基,使尼龙具有一定的柔性或刚性。尼龙中的亚甲基/酰氨基的比例越大,分子中氢键数越少,分子间作用力越小,柔性增加,吸水性越小。因此,尼龙工程塑料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性能、耐热性和韧性,还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磨性、自润滑性、耐化学药品性和成型加工性。Stanyl可用于汽车、电子电气、齿轮和户外供电设备等。天津DSMPA46
PA46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高结晶度,耐高温、强度高,刚性好。天津DSMPA46
聚己二酰丁二胺又名聚酰胺46,简称PA46。聚酰胺46由荷兰DSM公司在1984年首先实现工业化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杜邦公司就对聚酰胺46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制得了低分子量的聚酰胺46。1979年,固相缩聚法成功用于聚酰胺46的合成,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酰胺46。但直到DSM公司提出以丙烯腈和**氢为原料生产1,4-丁二胺的方法,才使聚酰胺46合成向工业化生产迈进。至1990年,DSM公司建立了年产2万吨的工业生产装置。聚酰胺46的生产主要由DSM公司控制,但通过与DSM合作,日本JSR公司、帝人公司和尤尼契卡公司也具备了开发和生产聚酰胺46的能力。天津DSMPA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