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半片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5-07-05
环保部门对废弃物处理阶段的污染风险有一系列监管措施,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涵盖规划管理、资质审批、过程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具体如下:
规划与环评管理:要求县级以上人民**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需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配套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并进行验收。
资质与许可管理:对废弃物处理单位实行资质审批制度,只有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才能从事废弃物处理活动。例如,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单位,必须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领取许可证。
全过程监管:对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进行监督。要求相关单位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废弃物。同时,可对违法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废弃物及设施等予以查封、扣押。
信息化管理:建立全国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推进固体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如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二维码全过程跟踪信息化管理。
现场检查与监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环境执法机构有权对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可采取现场监测、采集样品、查阅资料等措施,被检查者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必要资料。
信用管理:建立废弃物处理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信用记录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单位进行联合惩戒。
信息公开:设区的市级人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处置能力、利用处置状况等信息。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也应依法及时公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应急管理:加强固体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将固体废物突发环境事件纳入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要求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将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纳入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演练。
本回答由 上海半片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
上海半片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李经理
手 机: 13918182262
网 址: https://www.banpianyu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