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中空纤维膜产业升级
随着《巴黎协定》6.4条款的深入实施,全球碳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在此背景下,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GSIC 2025)将于5月11-12日在扬州隆重举行。作为气体分离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大会以“气体分离宏观分析,新型高性能气体分离材料”为主题,将重点展示中空纤维膜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政策驱动下的中空纤维膜技术发展
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欧盟碳边境税(CBAM)的实施,为气体分离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空纤维膜凭借其高渗透性、低能耗等优势,正在成为氢气提纯、CO?捕集等关键领域的优先选择的技术方案。
在即将召开的GSIC 2025上,与会专业人士将深入解读全球碳市场规则,探讨中空纤维膜技术如何适应新的国际标准。
中空纤维膜材料创新成果丰硕
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历来是新技术、新材料的重要展示平台。本届GSIC 2025将呈现多项中空纤维膜领域的重大突破:
混合基质膜技术突破
浙江大学团队研发的新型中空纤维混合基质膜,通过引入MOFs材料,使氢气分离选择性突破200大关。这项成果将在大会的"顶端科研进展"环节进行专题报告。
智能响应膜材料创新
中科院研发的纳米纤维复合中空纤维膜,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节孔径,可同时高效处理VOCs和CO?。该技术已入选大会墙报展示。
这些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中空纤维膜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巨大潜力,也预示着GSIC 2025将成为行业技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空纤维膜工艺创新推动产业化
在气体分离产业化进程中,工艺创新同样至关重要。南京大学团队开发的“中空纤维膜-矿物碳化”耦合工艺,可将CO?封存成本降低30%,这项技术将在GSIC 2025期间进行现场演示。
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还将组织参观江苏油田CO?驱油示范项目,实地验证中空纤维膜技术在碳捕集与封存(CCUS)领域的应用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正是GSIC区别于其他行业会议的重要特色。
国际合作助推技术全球化
本届GSIC 2025特别设置了国际合作专场。据了解,多家国内中空纤维膜企业已与欧洲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采用"技术授权+本地化生产"模式,推动气体分离技术的全球化应用。
大会期间将举办“中欧气体分离技术对接会”,为中外企业搭建合作桥梁。这种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中空纤维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青年创新力量培育
为培育行业新生力量,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特别设立“青年科学家论坛”。该论坛将重点关注中空纤维膜等新型气体分离材料的创新研发,优胜项目可获得产业基金支持。
GSIC 2025组委会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发掘和培养更多气体分离领域的青年人才,为中空纤维膜技术的持续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结语:GSIC 2025展望
作为气体分离领域相当有影响性的行业盛会,2025中国国际气体分离产业大会的召开必将推动中空纤维膜技术迈向新高度。通过GSIC这一国际化平台,气体分离技术将加速产业化进程,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中国智慧。
让我们共同期待5月在扬州召开的这场气体分离技术盛会,见证中空纤维膜技术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