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桩比近1:1,您满意吗?-江苏绿矿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9月,中国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332.9万个,月增量6.55万个,同比增长有所放缓。与此同时,随车私桩数量增至810万个,月增量36.8万个,显示出私桩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已形成全球**优势,车桩比达到1:1,远超其他国家。尽管如此,充电桩布局、结构、技术更新和服务均衡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在充电桩运营方面,头部运营商表现强劲,如广汽能源和蔚来等,其充电桩月均充电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老旧充电桩的月均充电量*100多度,与主力充电企业差距巨大。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需要构建更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更新老旧充电桩,并增加高功率直流快充设施。充电桩的满足需求能力方面,私桩发展相对缓慢,影响了电动车的普及。私桩作为基础充电设施的主力,对电动车主的满意度有着直接影响。
2024年1-9月,纯电动乘用车国内零售量为413万台,新建公桩和私桩数量分别为60万个和223万个,车桩比达到1.45:1,显示出充电桩的相对充足。然而,考虑到公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桩的3倍,实际车桩比接近1:1,表明充电设施建设已达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车桩虽然达到了一定比例,但存在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覆盖不全。当前高速公路还有10%的服务区未覆盖,乡村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小于5%;第二,结构不合理。99%的充电设施还是快充和慢充,64%的公共直流充电桩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压桩,无法支撑下一阶段800V及以上高压超快充的发展。从微观层面:***,运维成本高昂。哑设备占比超过30%,数字化程度低,增加了运维管理的难度和成本;第二,传统风冷设备质量差。设备寿命只有3-5年,运营商还未收回投资就面临更换;第三,服务质量差。僵尸桩占比达10%,无法充电,加剧了用户充电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