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冷技术是借助水的显热变化来实现能量存储的方式。在夜间电价处于低谷阶段,制冷机组会把水冷却到 4 - 7℃,将冷量储存起来;到了白天用电高峰时期,再通过换热设备把冷量释放到空调系统中。和冰蓄冷技术相比较,水蓄冷不需要处理相变过程,这使得系统结构更为简单,不过它的储能密度相对较低。就像 1 立方米的水,温度下降 10℃能够储存大约 42 兆焦耳的冷量,要是想达到和其他储能方式同等的储能效果,就需要更大的体积。这种技术在合理利用电价差、平衡电网负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夜间储冷、白天放冷的模式,为空调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的冷量供应方式。水蓄冷技术的热回收功能,融冷余热可用于生活热水供应。安徽选择水蓄冷参考
在食品加工、医药存储等场景中,生产环境对低温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且生产过程中存在间歇性的冷负荷需求。水蓄冷系统能够与生产工艺相结合,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制冰来存储冷量,到了白天则将这些冷量用于产品冷却或者车间降温。就像某乳制品厂,运用水蓄冷系统为发酵车间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这样做不仅避开了日间的尖峰电价,还让年运行成本降低了 25%。这种技术应用可以根据生产流程的冷负荷变化,灵活调节蓄冷和放冷的节奏,在满足严格低温要求的同时,有效利用电价差来降低成本,特别适合对温度敏感且冷负荷存在波动的生产场景,为企业实现节能与稳定生产的双重目标。安徽装修水蓄冷服务商楚嵘水蓄冷技术降低空调系统碳排放,助力企业ESG评级提升。
国家标准《蓄冷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对蓄冷空调系统的关键性能作出明确规定,以规范行业技术应用。标准中明确要求蓄冷率不低于 25%,即蓄冷量需占系统总冷量的 25% 以上;蓄冷罐漏冷率需控制在 0.8%/24h 以内,以减少冷量损耗;系统综合能效比应达到 3.5 及以上,保障整体运行效率。这些指标涵盖了蓄冷率、蓄冷装置性能、系统能效等主要方面,是项目设计、建设及验收的重要依据。若项目违反相关标准,将无法通过节能验收,进而影响补贴申领。该标准的实施为蓄冷空调系统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统一标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可通过建设水蓄冷科普基地、开发虚拟仿真程序等方式,提升公众对储能技术的认知。科普基地可通过实物展示、场景还原等形式,直观呈现水蓄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如设置蓄冷罐、制冷机组等设备模型,演示夜间蓄冷、白天释冷的运行流程。虚拟仿真程序则借助数字技术,让用户在交互体验中理解技术逻辑,比如通过 3D 模拟展示冷量存储与释放的动态过程。深圳某科技馆设置的水蓄冷互动展区,便提供了亲手操作蓄冷 / 释冷过程的体验项目,观众可调节电价参数、观察系统运行状态变化,该展区年接待量超 8 万人次,有效增进了公众对水蓄冷技术的了解。这类科普形式打破了技术壁垒,让抽象的储能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体验,为水蓄冷技术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认知基础。水蓄冷技术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每1GW容量减少电网调峰成本1.5亿元。
除传统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外,水蓄冷行业正兴起 BOT(建设 - 运营 - 移交)、BOO(建设 - 拥有 - 运营)等创新商业模式。BOT 模式下,企业负责项目投资建设,通过一定期限的运营权回收成本,期满后将项目移交业主;BOO 模式则允许企业长期持有项目所有权,通过持续运营获取收益。例如某企业以 BOO 模式投资建设某工业园区水蓄冷项目,通过 15 年特许经营权开展冷量供应服务,依托峰谷电价差与节能收益,年收益率超 10%。这类模式将企业收益与项目长期效益挂钩,既能减轻业主初期投资压力,又能激发企业优化系统运行效率的动力,适用于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大型项目,为水蓄冷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灵活的资金运作路径。水蓄冷技术的极端气候适应性,中东项目应对45℃环境温度。安徽选择水蓄冷参考
楚嵘水蓄冷技术助力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比例。安徽选择水蓄冷参考
阿里巴巴千岛湖数据中心创新利用深层湖水自然冷却,冬季结合水蓄冷系统,将 PUE(电能利用效率)降至 1.2 的低位。其技术路径包括:冬季当湖水温度低于 10℃时,直接蓄冷存储冷量,减少制冷机组运行;夏季采用冷水与湖水串联供冷模式,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此外,数据中心将服务器散热回收用于区域供暖,实现零碳排放。该项目依托千岛湖质量水体资源,通过季节化的冷量存储与自然冷却技术结合,既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耗水平,又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示范,展现出自然冷源与蓄冷技术在高能耗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安徽选择水蓄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