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时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冰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间低谷电力,不仅使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对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工艺流程:动态冰蓄冷技术可应用于新建系统以及既有系统的节能改造。新建系统需要根据冷量输送需求进行全新设计,其它过程相同,包括根据制冷机组的额定功率搭配制冰机组;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蓄冰槽,并根据应用场合配置不同的控制系统。动态冰在制冷、空调、食品冷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上海冷水式动态冰节能改造方案
运行策略与自动控制。运行策略:与常规空调系统不同,蓄冷系统可以通过制冷机组或蓄冷设备或两者同时为建筑物供冷,用以确定在某一给定时刻,多少负荷是由制冷机组提供,多少负荷是由蓄冷设备供给的方法,即为系统的运行策略。蓄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合适的运行策略,确定具体的控制策略,并详细给出系统中的设备是应作调节还是周期性开停。对于部分蓄冷系统的运转策略主要是解决每时段制冷设备之间的供冷负荷分配问题,以下为蓄冷系统通常选择的几种运行策略。浙江动态冰节能技术科学家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动态冰结构。
制冷机组的蓄冷量是定量的输出,而蓄冷设备的释冷是总量的输出。如两者为串联时,控制系统较为简单,供水温度易保持恒定;而对于并联系统,供水温度控制较难,特别是在释冷融冰后期,蓄冷设备的出口温度在逐渐升高,与制冷机组出口温度相比很难保持恒定不变。为了使每天蓄冷设备冷量充分释放,保持较为恒定的供水温度,满足设计日空调负荷要求,通常利用计算机作为蓄冷系统的监控设备;并利用系统中设置的流量计、温度计反馈的信号,逐时监视蓄冷设备的内部状况;通过计算机对空调系统负荷的预测,以此制定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是制冷机组优先式还是蓄冷设备优先式。
蓄冷的应用:美国:60%以上建筑物已使用蓄冷技术;韩国:3000m3以上新建项目已立法需装蓄冷空调项目;日本:投入使用的蓄冷建筑项目已达10万个之多;适合采用蓄冷系统用户:峰谷电价差越大越适合,按现有国内电价水平,3:1电价差时,新项目3年内收回投资,旧项目改造需要3~5年收回投资;白天用冷特别大,晚上用冷少,如办公楼、车间空调、啤酒、乳业、食品饮料厂等;用冷负荷大,年运行时间长,每年用冷电费超过100万元的用户;当地有节能奖励政策;部分负荷运行时间长、负荷变化较大的用户,蓄冷空调夜间机组满载高效进行蓄冷,白天放冷过程只需要调整冷水流量即可满足负荷变化要求,机组基本不用部分负荷低效率运行。冰球大小、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动态冰蓄冷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经济价值?:通过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冰,可以节省运行成本,同时缓解电网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环境效益?:减少对电网的依赖,降低高峰时段的电力需求,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能效。应用普遍?:适用于各种需要空调冷却的场所,如办公楼、商场、医院等。与其他蓄冷技术的比较:动态冰蓄冷技术与传统静态盘管冰蓄冷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放冷速率和更简单的系统设计。传统静态盘管冰在高峰时段无法单独融冰供冷,需要与主机串联,导致系统设计复杂且能耗高。高效制冷,减少能源浪费和碳排放。福建乳业动态冰造价
高效节能,降低碳排放量。上海冷水式动态冰节能改造方案
内融冰式冰蓄冷: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温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使用。同时该流程可以蓄冷、蓄冷并供冷、单溶冰供冷、冷机直接供冷等。并联流程在发挥制冷机与蓄冰罐的放冷能力方面均衡性较好,夜间蓄冷时只需开启功率较小的初级泵运行,蓄冷时更节能,运行灵活。上海冷水式动态冰节能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