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将冷媒(通常为乙二醇的水溶液)制成冰将冷量储存起来,白天用电高峰期融冰,将冰的相变潜热用于供冷的成套技术。这种蓄能措施能够有效地利用峰谷电价差,在满足终端供冷(热)需要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对电网的供需平衡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公共建筑耗能远高于民用建筑,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电能消耗主要集中在白天,导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但是夜晚低谷期电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因为制冰、融冰转换损失的能量很小,而夜间制冷因气温较低可使效率更高, 完全可以弥补蓄冰的冷能损失。冰球制备与循环工艺,仍有优化空间,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安徽机房动态冰散热
动态冰蓄冷与静态冰蓄冷各自具有优缺点,应当根据具体需求,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相应方式。冰蓄冷主要特点:电力移峰填谷 均衡电力负荷,加强电网负荷侧(Demand Side Management)的管理。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制冷机组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储存冷量,白天用电高峰时段,用储存的冷量来供应全部或部分空调负荷,少开或不开制冷机。对城市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的作用,社会效益明显。享受峰谷电价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所以冰蓄冷中央空调合理利用谷段低价电力,与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运行费用较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效益明显。且分时电价差值愈大,得益愈多。广西冰晶式动态冰储能极地地区的极寒天气是形成动态冰的重要条件之一。
蓄能意义与效益:蓄能空调的普遍应用具有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将蓄能空调和电力系统的分时电价相结合,从宏观上可以起到平衡电网峰谷负载,微观上可以为空调用户节省大量运行费用。蓄能型空调原理:蓄能型空调系统,在低电价时段,利用制冷设备或加热设备将蓄能介质中的热量移出或充入,进行蓄能。然后将此冷热量用在空调的电价高峰期。因此,蓄能系统的特点是:转移主设备的运行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夜间的廉价电,另一方面也就减少了白天的高电价电负荷及用电量,达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
冰蓄冷的特点:1. 高效性,冰蓄冷系统具有高效率的制冷能力,不受气候和地域限制,能够适用于各种大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其冰块储存的内部冷量,在恒温环境下可以实现持续释放,由此保证了建筑物空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应用普遍,冰蓄冷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中,包括商业写字楼、医院、酒店等,不仅能够提高空调的效率和稳定性,还能够为建筑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冰蓄冷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在当前的绿色建筑设计和城市能源规划中,冰蓄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普遍的应用。动态冰技术,在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场所,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动态冰蓄冷与静态冰蓄冷的定义:动态冰蓄冷:也被称为冰蓄热,是指在高负荷期间,利用制冷机组将冰水制冷系统循环制冷,将低温蓄冷水循环通过蓄冷容器进行充电,在低负荷期间释放低温蓄冷水来提供空调冷量的一种节能方法。静态冰蓄冷:是将制冷机组在低峰期运行,将低温蓄冷媒体一次性充满蓄冷容器,并在高峰期通过泵送方式向空调末端进行热交换,取得冷量的一种方式。系统构成的主要设备:机房部分(空调主机等主要设备)、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冷水机组提供冷冻水(7/12℃)。热源:锅炉,热水泵。锅炉提供热水(60/50℃)、 空调区域(空调末端主要设备)、全空气空调处理机组(包括新风机组)。冰球循环,减少冷却设备体积,节省空间。安徽机房动态冰散热
高效冷却,保护食品营养不流失。安徽机房动态冰散热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主要特点:冰蓄冷空调技术就是在夜间低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水在专门的蓄冰槽内冻结成冰以蓄存冷量;在白天的高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评浠?,直接将蓄冰槽内的冷能释放出来,满足空调用冷的需要。关键技术:(1)过冷却水稳定生成技术。过冷却水生成技术是冰浆冷却及蓄冷技术的主要。过冷却水是冰浆生成的基础,只有稳定生成过冷却水,才可以通过促晶等技术生成冰浆;(2)超声波促晶技术。在生成过冷水后,只有通过促晶才能使过冷水快速生成冰浆,这就需要促晶技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有超声波促晶、电动阀促晶以及其他一些促晶技术;(3)冰晶传播阻断技术。安徽机房动态冰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