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并明确自2023年7月1日起实施,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将提升一个更高的台阶。嘉源集团所属固废处置公司与其合资建设的7个“禾小微”收集平台(“1+7”)积极响应政策,邀请行业专业人士进行新规范的学习培训。对照规范要求定制成套标识标牌,主动走访、深入企业仓库,助力企业抓好危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升,以求真务实进一步推动“四敢争先”工作的有力开展。服务团队前往尼得科电机(浙江)有限公司和平湖乔智电子有限公司两家客户企业进行入厂服务打样,按新规要求进行辅导工作,包括更换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细化分区标识牌和规范张贴危废新便签等。智能回收装置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危废处理难题。深圳电子废弃危废云仓平台
科学管理。对基础数据资源全方面的整合和再利用,通过对产废单位的危废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大数据分析,对通过相同或类似工艺、原辅材料、末端治理设施产生的危险废物量进行测算,从而得出不同维度的危险废物产污系数,较终得出区域危废源清单,实现科学网格化管理。决策支撑。平台汇聚该区所有的危废处置公司、运输公司、消防中队等所有信息,借助三维立体地图,形成危废管理“一张图”。一旦发生险情或转运途中出现问题,即可获知附近区域的资源力量,短时间生成处置方案,应急指令“一键直达”。同时,通过对“云端”数据的清洗、分析,生成数据式、图表式危险废物科学管理建议,做到用“数”说形势、看“图”做决策,节省“战时黄金时间”。深圳电子废弃危废云仓平台智能危废回收装置,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危废全程监控,提高回收效率与安全性。
自动预警、上门服务,只是我市小微企业危废收运规范化管理的举措之一。为打造“无废”发展新模式,市生态环境局赋能科技,建立了“全智能收运、全过程留痕、全规范监管”危险废物小微企业收集信息化监管平台,推进小微产废单位入库,全市已有9100余家单位纳入信息化监管,实现了危废网上申报登记、审批、转移、处置全过程追踪管理;制定小微企业危废规范化评估标准(试行),开展小微企业危废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全市共打造汽修、家具、机械等特色产业榜样企业13家,在全市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玉环市共有工业企业12266家,其中危险废物年产量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比88.7%,其危险废物总量只占全市总量2.5%。由于产量小、分散广,委托处置面临“委托无门”、“价格虚高”等问题,也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为服务“六稳六保”,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玉环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通过引进第三方收集单位,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危险废物大数据平台,实行全程链条式实时动态监控,妥善解决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问题。截至目前,共协助小微产废企业处置2711吨危险废物,同比提升50%以上。2020年,玉环市作为浙江省内典型多次在全国国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智能装置配备紧急制动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快速响应。
5月10日,玉环凯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废机油贮存量达到较大值,智慧环保云管理平台立即收到预警并将信息反馈给危废运输车辆。当天下午1时许,一辆危废运输车缓缓驶入“凯和”公司,头一时间将1.05吨废机油清运完成。“提前划分好区块网格,小微企业、运输单位、处置单位三方会得到一个较优的分配方案,不存在危废收集‘绕远路’情况。”庄东烨说,危废清运后,平台会头一时间更新处置的危废类别、转移吨数、转移时间、运输时间及接收时间等,每个数据真实有效、不可逆修改。利用生物酶技术,智能回收装置实现危废的生物降解。安徽智能危废回收装置平台
智能回收装置助力危废处理行业向服务化转型。深圳电子废弃危废云仓平台
苏州市吴江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中心研究团队联系,该团队长期开展危险废物精细化分级分类、智能化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建立了危险废物分级分类智能化管理基础技术,填补了国内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固废信息系统缺口。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固废中心科技人员指导下,苏州绿色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研发生产了线下智能危废云仓,开发了小微危废监管系统,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收集、包装、转运、贮存、处理等一站式服务,快速开户快速转移,实现源头精细化管理。深圳电子废弃危废云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