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系统通过创新的架构设计,能够支持企业级多租户环境部署。多租户架构是指在统一的物理基础设施上,为多个用户或业务部门(租户)提供逻辑隔离的资源环境。在超融合系统中,这种隔离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定义的基础架构实现的,包括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SDN)和软件定义存储(SDS)等多个层面。在实现机制上,超融合系统采用细粒度的资源分配策略,为每个租户创建资源池。计算资源方面,通过CPU调度和内存隔离技术确保不同租户的虚拟机性能互不影响;网络层面,采用VXLAN等叠加网络技术为每个租户构建专属的虚拟网络,配合微分段安全策略实现网络流量的精细控制;存储方面,通过存储卷隔离和QoS策略保证各租户的存储性能和容量需求。系统还提供完善的多租户管理功能,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可精确控制每个租户的管理权限资源配额管理,支持按租户设置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上限计费计量功能,记录各租户的资源使用情况自助服务门户,允许租户自主管理分配的资源这种多租户架构既保持了物理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势,特别适合云服务提供商、大型企业集团等需要同时支持多个业务部门或外部客户的场景。通过超融合系统的多租户支持。 存储性能达500万IOPS,比传统阵列快5倍,支撑业务高峰零延迟。过程自动化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系统中的分布式存储一致性是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分布式存储环境下,数据被分散存放在多个节点上,如何保证这些数据副本之间的一致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通常采用的技术包括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如Paxos或Raft协议。这些协议通过多轮消息交互和投票机制,确保在数据写入、更新或删除等操作时,各个副本能够达成一致的状态。例如,当一个虚拟机向分布式存储写入数据时,首先会将写请求发送到主副本所在的节点,主副本会协调其他副本节点进行数据更新操作,通过一致性协议保证所有副本都成功写入相同的数据后,才向虚拟机返回写操作完成的确认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副本节点出现故障或网络延迟等问题,一致性协议会确保整个系统仍然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可能会采取重新选举主副本、数据恢复或重新同步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不受影响。同时,超融合系统还会采用数据校验机制,如CRC(循环冗余校验)等,对数据进行定期校验,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出现的数据不一致问题,从多个层面保障分布式存储中的数据一致性,为超融合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提供坚实基础。过程自动化超融合技术超融合与边缘计算结合,让产线数据就地处理,响应速度快10倍,AI质检准确率突破99%。
超融合和传统虚拟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架构和实现方式,它们在资源整合、部署模式和管理复杂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传统虚拟化是指通过在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层(如VMwareESXi或MicrosoftHyper-V)来创建多个相互隔离的虚拟机(VM),从而实现硬件资源的池化和利用率的提升。这种架构需要在每个物理服务器上单独部署虚拟化软件,将服务器资源划分为多个单独的虚拟机实例,每个虚拟机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并按照预设策略分配CPU、内存等计算资源。传统虚拟化通常需要依赖外置的高性能网络存储设备,如光纤通道SAN(存储区域网络)或iSCSI存储阵列,以集中存储所有虚拟机的磁盘文件(VMDK/VHD),这种架构虽然成熟稳定,但存在存储与计算分离带来的性能瓶颈和管理复杂度。相比之下,超融合架构(HCI)是一种集成式基础设施,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功能深度融合到一个标准化的硬件节点中。超融合系统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智能管理和动态分配所有资源,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替代传统外置存储。典型的超融合系统由多个x86服务器节点组成集群,每个节点都配备计算资源(CPU/内存)和本地存储资源(SSD/HDD),通过高速网络互联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系统中的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对于优化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它通过实时监测集群内各个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存储I/O和网络带宽等指标,动态地将业务负载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例如,当有新的虚拟机创建请求或者现有虚拟机的负载发生变化时,智能负载均衡器会综合考虑各个节点的当前负载状况和资源剩余量,选择负载较轻且资源充足的节点来部署新的虚拟机或迁移部分负载。这种技术还考虑了业务的特性和优先级。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如在线视频会议、金融交易系统等,会优先分配到性能更优、延迟更低的节点上,确保业务的流畅运行和用户体验。同时,智能负载均衡技术能够根据业务的流量模式进行自适应调整。在业务高峰期,自动增加资源分配和负载均衡的频率,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应对高负载压力;而在业务低谷期,则适当减少资源分配,降低系统功耗和资源占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系统性能的优化。通过智能负载均衡技术,超融合系统能够充分发挥集群内各个节点的资源优势,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表现,为企业的各类业务应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一键上云不是梦!超融合与公有云无缝对接,混合云部署快人一步。
超融合系统中的数据去重与压缩技术对于优化存储资源利用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去重技术通过识别和删除存储系统中重复的数据块,只保留一份数据副本,从而减少存储占用空间。例如,在企业的文件服务器中,可能存在大量重复的办公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数据去重技术可以对这些文件进行分析,去除重复的内容,只存储一份原始数据,并为其他重复文件创建指向该原始数据的引用。这样可以明显节省存储容量,尤其在处理海量数据时,效果更为明显。超融合集群可从本地延伸至多云环境,资源调度更自由。过程自动化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深度融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企业 IT 资源高效整合与弹性扩展。过程自动化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系统具备完善的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机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当虚拟机被删除或业务负载降低时,超融合系统会自动回收这些闲置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在计算资源方面,回收的CPU中心和内存资源会被重新纳入资源池,可供新的虚拟机或业务应用使用。例如,一个企业在完成某个项目后,关闭了相关的虚拟机,超融合系统会检测到这些空闲资源,并在后续有新的业务需求(如启动新的测试项目、部署新的应用服务等)时,将回收的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给新的任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在存储资源回收上,超融合系统会清理已删除虚拟机或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并对存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比如,通过存储数据的重分布和空间整理,将分散的空闲存储块合并成连续的可用空间,提高存储的利用率和性能,以便更好地满足新的存储需求。对于网络资源,当某个虚拟机或业务不再使用特定的网络带宽和端口资源时,超融合系统会释放这些网络资源,并重新规划和分配给其他有需求的业务,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回收与再利用机制使得超融合系统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帮助企业以更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多的业务价值,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IT建设理念。过程自动化超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