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空气系统在空气净化行业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全流程”空气处理能力。传统空气净化器只能处理局部空间空气,而全空气系统通过新风管道将室外空气引入机房,经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过滤效率达H13级),再结合紫外线杀菌模块(波长254nm,杀菌率99.9%),可彻底去除细菌、病毒、花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上海某制药厂洁净车间采用丹特怡家全空气系统后,室内尘埃粒子数(≥0.5μm)从350万粒/m3降至10万粒/m3,达到GMP标准C级要求。系统还配备活性炭吸附层,对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去除率超90%,且通过智能监测模块实时反馈空气质量,当PM2.5浓度超过35μg/m3时自动启动深度净化模式,确保24小时空气洁净度达标。全空气系统风管保温宜采用B1级橡塑材料。别墅定制全空气系统变风量系统(VAV)
全空气系统通过精密优化管道布局与气流组织设计,实现了室内噪音≤35dB (A) 的静音效果。其关键高压主机采用创新悬浮式减震技术,通过弹性支撑结构与阻尼材料的复合应用,将振动传递率大幅降低 82%,从源头切断噪音传播路径。配合消音风道的特殊设计 —— 风道内壁敷设多孔吸声材料,结合渐变式管径与导流叶片的流体力学优化,使出风口噪音较传统空调系统降低 12dB (A)。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 2024 年实测数据显示,即便在系统最大负荷运行状态下,卧室实测噪音值只为 28dB (A),相当于林间树叶摩擦的轻柔声响。这种静音环境可使居住者深度睡眠时间延长 40%,脑电波中表征放松状态的 α 波占比提升 25%,从生理层面明显提高睡眠质量,为用户打造静谧舒适的休憩空间。医疗级全空气系统未来家居趋势全空气系统需按GB/T14294进行性能测试。
滤网更换周期依据环境质量动态调整,十分科学合理。在 PM2.5 年均浓度<35μg/m3 的空气优良地区,初效滤网每 3 个月更换一次,便能有效拦截大颗粒灰尘等污染物;HEPA 滤网每 12 个月更换,足以长久维持高效净化性能。但在重污染地区,污染负荷剧增,初效滤网需缩短至 2 个月更换,HEPA 滤网则缩短至 8 个月,以此确保净化效果。热交换芯体作为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部件,每 5 年要进行专业清洗,通过专业手段能恢复 85% 以上的换热效率,保障热量传递高效稳定。紫外线灯管正常寿命达 9000 小时,考虑到其杀菌效果随时间衰减,建议每 2 年更换。北京环境交易所 2024 年认证表明,规范维护的系统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年均故障率<0.8%,相比维护不当的系统,足足延长 8 年使用寿命,为用户节省大量后期更换成本 。
别墅装修中,全空气系统通过“机房集中化+末端隐形化”设计,实现了空间利用率的特有性提升。传统多设备系统需占用3-5m2的机房面积,并预留多个检修口,而全空气系统需1.5-2m2的独有机房,且所有末端设备(如出风口、传感器)均可隐藏于吊顶或墙面内。以广州某800㎡别墅项目为例,采用全空气系统后,设备间面积减少60%,吊顶高度降低20cm,为业主额外释放出15㎡的可利用空间。此外,系统采用的静音管道(噪音≤28dB)与无内机设计,使室内噪音值稳定在35dB以下,较传统空调降低15dB,为别墅用户创造了“无声胜有声”的静谧环境。全空气系统更适合大空间开放式户型设计。
全空气系统通过创新的主机小型化设计,彻底颠覆了传统空调设备的安装局限。主机厚度严格控制在≤300mm,相当于普通家用衣柜的深度,可灵活嵌入吊顶龙骨间隙或定制柜体内部,无需单独占用设备间。这种紧凑设计使室内空间利用率提升 12%-15%,尤其适合大平层、loft 等追求空间通透感的户型。米兰设计周 2023 展出的高级住宅案例中,系统与极简主义家装完美融合:隐藏式线性风口沿吊顶阴角无缝衔接,采用同色喷涂工艺与墙面融为一体;主机嵌入玄关鞋柜背板,通过隔音棉与导流风道实现 “隐形运行”。这种 “无感” 空气调节模式,既保证每小时 0.5 次的全屋空气置换,又以零设备外露的设计美学,成为迪拜棕榈岛别墅、上海汤臣一品等顶奢项目的标配,带领室内环境设计从功能主义向场景美学的升级趋势。全空气系统需设置风管系统减振吊架。医疗级全空气系统未来家居趋势
全空气系统送回风口位置影响温度均匀度。别墅定制全空气系统变风量系统(VAV)
全空气系统正通过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集成,推动建筑能源结构转型。在青岛某别墅项目中,系统搭载的光伏板可满足30%的用电需求,地源热泵模块利用地下120m深度的地热能,使供暖能耗降低60%。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采用的相变储能技术,可在夜间低价电时段储存冷量/热量,白天高峰时段释放,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2024年模拟显示,采用“光伏+地源热泵+全空气系统”的零碳住宅,年度能源自给率可达95%,碳排放较传统住宅降低82%。别墅定制全空气系统变风量系统(V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