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设备主要用于盲孔产品,能迅速且高效地抽出容器内气体,促使药液快速填满盲孔,营造稳定负压环境。这可满足各类需负压条件的工艺要求,像电镀或前处理过水时,盲孔产品常因药水无法进入而产生不良和漏镀问题,使用该设备能让盲孔在电镀中有均匀沉积环境。
2.可根据客户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单工位、二工位、以及多工位
功率参数 电压:AC380V50HZ 真空泵功率:1.5KW 真空度:-0.1-0.8pa
真空腔体、真空泵、控制装置和振动装置。
1.外形美观大方,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2.大口径高棚硅玻璃视口观察工作室内物体,一目了然。
3.箱体闭合松紧能调节,整体成型的硅橡胶门封圈,确保箱内高真空度。
4.腔体材质采用不锈钢板制成,确保产品经久耐用。 针对深径比 > 10:1 的超深盲孔,通过多级真空脉冲强化渗透,实现油污残留量 < 0.01mg/cm2。除油用真空机与负压环境
本设备是针对盲孔类工件电镀及前处理工艺研发的专业真空处理系统,适用于半导体、精密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复杂结构工件处理。
【功能】
1.真空置换系统:采用旋片式真空泵组,可在60秒内将工作腔压力降至10mbar以下,通过动态真空置换技术实现盲孔内空气的高效抽离
2.智能补液系统:配备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可根据工件孔径自动调节药液填充速率,确保微孔填充率≥99.8%
3.工艺可视化:配置5.7英寸工业级触控屏,实时显示真空度、液位高度、处理时间等关键参数
【技术优势】
1.采用304不锈钢内胆+高硼硅玻璃视窗组合,耐酸碱腐蚀且便于观察
2.可调式硅橡胶密封条配合气压补偿装置,确保真空度稳定维持在±0.5mbar
3.模块化设计支持单工位/双工位/多工位扩展,处理效率提升40%以上
【应用价值】
通过建立可控的负压环境,有效解决盲孔类工件因气穴导致的漏镀、膜厚不均等问题,使镀层均匀性提升至±5μm以内,降低不良品率。设备符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及CE安全认证,已成功应用于100+客户的量产线,平均提升良品率25%,降低生产成本18%。 大型真空机选型指南设备搭载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可提前预警真空泵组异常,保障 24 小时连续稳定运行。
盲孔作为机械结构中常见的特征,其深径比通常超过5:1,在微型化趋势下甚至可达20:1。这种封闭腔体设计在航空航天涡轮叶片、半导体封装基板、精密液压阀体等领域广泛应用,但传统加工手段存在三大痛点:
一是电火花加工后残留的碳化物难以,
二是超声清洗在深孔底部形成清洗盲区,
三是化学蚀刻后残留的酸液会引发电化学腐蚀。某航天发动机制造商检测数据显示,未经深度处理的盲孔在500小时盐雾测试后,孔底锈蚀率高达43%,直接影响产品寿命。
在汽车电子领域,负压技术用于IGBT模块散热孔的深度清洁,提升了模块的热循环寿命。医疗器械行业则将其应用于介入导管的内壁处理,确保生物相容性符合ISO10993标准。精密模具制造中,该技术可有效注塑过程中产生的脱模剂残留,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环保节能优势分析与传统化学清洗工艺相比,负压处理技术可减少90%以上的水资源消耗和化学试剂使用。某光学元件厂商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后单批次能耗降低65%,VOC排放量趋近于零。其模块化设计还支持设备快速改装,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的柔性生产需求。 24 小时连续运行,年故障率低于 0.5%!
盲孔结构在精密制造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因其封闭性特征带来了独特的加工难题。传统工艺难以彻底孔内残留介质,尤其是微米级盲孔的深径比往往超过5:1,导致污染物滞留风险增加。随着半导体、医疗器械等行业对清洁度要求提升至纳米级,传统气吹或浸泡清洗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亟需创新解决方案突破瓶颈。
负压处理系统通过构建可控真空环境,利用伯努利效应形成定向气流,在盲孔内部产生持续负压梯度。这种非接触式清洁技术可将孔内微颗粒、油脂及水汽等污染物有效剥离,并通过多级过滤系统实现污染物的彻底分离。相较于传统方法,负压技术可实现360度无死角清洁,尤其适用于复杂型腔结构的精密处理。 创新双真空室结构设计,将清洗与干燥工序集成,单批次处理时间缩短至传统工艺的 1/3。大型真空机选型指南
真空负压 + 动态压力,盲孔镀层 0 微孔缺陷!除油用真空机与负压环境
前级室完成油污剥离与溶剂回收,后级室进行高温(120-150℃)真空干燥,整个流程实现全自动化,处理效率较传统单室设备提升60%,适用于批量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工厂。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真空除油设备通过高压(50-80bar)旋转喷头与真空吸嘴协同作业,可深海阀门、钻井平台部件表面附着的重质原油及生物膜,其盐雾试验表明处理后工件防腐寿命延长3-5年。真空除油设备配置在线油分浓度监测仪,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实时检测清洗液污染程度,当油分浓度超过5%时自动触发溶剂再生程序,确保连续生产过程中清洗效果的稳定性,降低人工干预频率。 除油用真空机与负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