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将数控指令输入给数控装置,根据程序载体的不同,相应有不同的输入装置。主要有键盘输入、磁盘输入、CAD/CAM系统直接通信方式输入和连接上级计算机的DNC(直接数控)输入,现仍有不少系统还保留有光电阅读机的纸带输入形式。(1)纸带输入方式。可用纸带光电阅读机读入零件程序,直接控制机床运动,也可以将纸带内容读入存储器,用存储器中储存的零件程序控制机床运动。(2)MDI手动数据输入方式。操作者可利用操作面板上的键盘输入加工程序的指令,它适用于比较短的程序。在控制装置编辑状态(EDIT)下,用软件输入加工程序,并存入控制装置的存储器中,这种输入方法可重复使用程序。一般手工编程均采用这种方法。在具有会话编程功能的数控装置上,可按照显示器上提示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菜单,用人机对话的方法,输入有关的尺寸数字,就可自动生成加工程序。(3)采用DNC直接数控输入方式。把零件程序保存在上级计算机中,CNC系统一边加工一边接收来自计算机的后续程序段。DNC方式多用于采用CAD/CAM软件设计的复杂工件并直接生成零件程序的情况。数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振动数据,预防机床因不均衡负荷而导致的故障出现。数控刀具加工
调试过程注意事项:1)编辑、修改、调试好程序。若是首件试切必须进行空运行,确保程序正确无误。2)按工艺要求安装、调试好夹具,并清理各定位面的铁屑和杂物。3)按定位要求装夹好工件,确保定位正确可靠。不得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工件有松动现象。4)安装好所要用的刀具,若是加工中心,则必须使刀具在刀库上的刀位号与程序中的刀号严格一致。5)按工件上的编程原点进行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若用多把刀具,则其余各把刀具分别进行长度补偿或刀尖位置补偿。数控加工特点精密数控加工需要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上进行控制。
灵活应对特殊情况的原则。在数控加工中,虽然我们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标准,但实际情况往往复杂多变。因此,当遇到特殊情况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艺设计,以确保加工的顺利进行。这要求编程者不断积累和学习实际加工经验,以便能够应对各种挑战。数控加工的工艺路线。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工艺路线的规划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整个加工流程,包括切削、磨削、钻孔等多个工序。合理的工艺路线能够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编程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工艺方法,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艺路线。
采用数控技术进行控制的机床,被称为数控机床(NC机床)。这类机床集成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以及机床设计等多项先进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典范。数控机床不仅表示了当前数控技术的性能和发展方向,更是现代制造技术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控机床的种类繁多,包括钻铣镗床类、车削类、磨削类、电加工类、锻压类、激光加工类以及各类专门使用数控机床等。这些机床通过采用数控技术,实现了加工过程的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度自动化。数控系统内置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建议。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规划数控加工工艺时,需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生产的高效与精确。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深入理解零件的结构特性和工艺要求,充分利用机床的功能和性能,合理规划数控加工的工序和内容,以及灵活运用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决策方法。同时,设计过程中应始终追求合理性与效率的平衡,以满足生产组织的实际需求。工序集中与一次定位的原则:在数控机床上,特别是加工中心上,应遵循工序较大限度集中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零件的一次装夹中,应尽可能完成该数控机床所能处理的大部分或全部工序。这种集中化的加工方式有助于减少机床数量和工件装夹次数,从而降低定位误差,提高生产效率。对于那些同轴度要求极为严格的孔系加工,更应采用一次安装后连续换刀的方式,完成该孔系的全部加工,以避免重复定位误差,确保孔系的高同轴度。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结合,实现了更全方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自动数控加工源头工厂
学习数控加工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制造行业中建立职业发展。数控刀具加工
遵循“先近后远、先面后孔”的原则。在加工过程中,应遵循“先近后远、先面后孔”的原则。这是根据加工部位与对刀点的距离来确定的。通常,离对刀点较近的部位会先进行加工,而较远的部位则后加工,这样有助于缩短刀具的移动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空行程时间。特别是在车削过程中,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保持坯件或半成品的刚性,从而改善其切削条件,还能确保加工的高效率。此外,在加工既有铣平面又有镗孔的零件时,建议先进行铣平面操作,然后再进行镗孔。这是因为铣平面时产生的切削力较大,可能导致零件变形。若先铣面后镗孔,零件将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待其变形恢复后再进行镗孔,将更有利于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同时,若先进行镗孔再铣平面,孔口可能会产生毛刺和飞边,这将对孔的装配造成不良影响。数控刀具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