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矿井安全的隐形威胁
煤矿瓦斯,作为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安全隐患。瓦斯无色、无味、无嗅,相对密度0.554,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供呼吸。当空气中瓦斯浓度很高时,氧含量会相对降低,导致人员窒息;而当瓦斯含量达到一定值并遇到火源时,便会发生燃烧或爆裂,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瓦斯爆裂是煤矿事故中很为严重的一种。瓦斯爆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浓度的瓦斯(5%~16%)、高温火源(一般为650~750℃)和足够的氧气(大于或等于12%)。在这个浓度范围内,瓦斯与氧气混合后遇到火源会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产生1850℃以上的高温和高压的强大冲击波。瓦斯爆裂不仅会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还会引发煤尘爆裂,进一步加剧灾害的严重性。此外,爆裂后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会导致人员中毒伤亡。
在中国煤矿历史上,瓦斯爆裂事故屡见不鲜,每一次都触目惊心。1950年2月27日,河南新豫公司宜洛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裂事故,造成189名矿工死亡,39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矿井采用土法开采,通风不良,导致瓦斯聚集,加之矿工在井下吸烟引发爆裂。此次事故不仅暴露了矿井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查明原因,从重从严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并加强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另一起震惊全国的瓦斯煤尘爆裂事故,造成684人遇难。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尘明火、通风管理混乱以及管理工作上的严重忽视。这些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止瓦斯爆裂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要防止瓦斯积聚,加强矿井通风管理,确保井下空气流通,降低瓦斯浓度。其次,要防止瓦斯引燃,严格明火管理,加强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杜绝井下高温热源的产生。此外,还要加强井下爆破作业管理和火区管理,防止因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善引发爆裂事故。
除了预防措施外,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也至关重要。矿工应接受专业的安全培训,了解瓦斯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井下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不随意吸烟或使用明火。一旦发现瓦斯异常或火源,要立即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
此外,部门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检查力度。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要加强煤矿安全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总之,煤矿瓦斯是矿井安全的隐形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提高矿工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加强部门监管和检查力度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瓦斯爆裂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