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泰博对话90分:探寻箱包企业OEM代工与品牌建设之间的平衡
2025年3月18日,我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乘坐飞往印尼日惹的航班。起飞约一小时后,我与身旁的一位女士攀谈起来。她身着职业装,佩戴眼镜,英语流利,一看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漳诘呐既幌嘤鲎苁浅渎粗?,而这次对话让我深刻感受到世界的奇妙。
当她提到自己所在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箱包生产时,我随口问道:“你们的品牌是什么?”
她答道:“90分,同时也为其他品牌OEM代工?!?br />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我们曾合作过的一家箱包企业,于是继续追问:“你们是不是开润箱包?”
她惊讶地点头:“是的!”
我又问:“你认识朱XX先生吗?”
她笑着回应:“当然认识?!?br /> 这意外的巧合让我不禁感慨,世界之小,行业之间的联系竟如此紧密。
深入探讨:箱包行业的商业模式与挑战
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对箱包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现阶段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她告诉我,他们公司近年来刚刚上线SAP系统,前期由IBM和SAP团队提供咨询支持,投入巨大。同时,公司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在印尼和印度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聘请华为的管理咨询团队提供专业支持。
她还提到,全球箱包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而他们公司便占据了其中的20亿美元,足见其行业地位。他们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
1. OEM代工生产(第一增长曲线)
公司主要为华为、戴尔、联想等知名品牌提供箱包代工服务。这部分业务增长迅速,销售额较高,但利润率较低。主要挑战在于,公司主要服务于To B(企业对企业)业务,而向To C(企业对消费者)市场转型、打造自主品牌,则面临较大困难。
2. 自有品牌90分(增长受限)
自有品牌“90分”虽然拥有一定市场基础,但销售额增长缓慢,历任CEO都难以突破增长瓶颈。公司高层逐渐将其视为非主要业务,投入资源减少,导致品牌发展受限。
3. 国内零售与时尚定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这部分业务增长潜力较大,但公司因流程复杂、资源调度不够灵活,竞争力受限。例如,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能在7天内完成定制化方案,而他们却需要20天,导致部分订单流失。目前,该业务只占公司总销售额的10%,但管理层仍然高度重视其长期发展潜力。
我的建议:突破增长瓶颈
在深入探讨后,我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她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我建议他们成立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将设计、产品、采购、运营等关键环节整合为一个虚拟团队,而不是简单地隶属于现有业务单元(BU)。否则,第一增长曲线(OEM代工)很可能会限制第二增长曲线(品牌与定制)的发展,使其难以获得关键资源和预算,最终被边缘化。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企业管理模式。我向她介绍了稻盛和夫创立的盛和塾,以及阿米巴经营模式。她表示,他们公司曾尝试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但未能成功。深入交流后,我发现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并未建立起企业文化的“哲学共有”。由于组织内部缺乏对“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理念的理解,导致各部门负责人难以执行和落地。因此,即便引入了管理模式,也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启发与思考: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企业成长
这次在飞机上的两个小时交流,使我对箱包行业的商业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同时也给了我许多思考。
对我们自身行业而言,我最大的感悟是:企业必须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帮助客户成功,才能实现自身的成功。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箱包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积极探索,值得我们借鉴。而对于他们而言,如何在OEM代工与品牌建设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优化管理模式,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未来,我们或许可以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这次看似偶然的机上交流,或许正是一次潜在的商业契机。
你是否也曾在旅途中遇到过意想不到的行业伙伴?你认为企业如何在OEM与品牌建设之间取得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