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技术迎来新突破,规模化发展提速
光热发电技术迎来新突破,规模化发展提速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热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一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标志着我国光热发电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光热发电技术是通过将太阳光聚焦到特定区域,加热传热介质产生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发电的过程。与光伏发电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同,光热发电具有储热时间长、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稳定等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提高电网接纳能力。
近日,三峡集团宣布全球较早“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主体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力争今年底实现投产发电。该电站设置两个相邻吸热塔,共用一台汽轮发电机,塔下安装近3万块定日镜,采光面积达80万平方米。这种独特设计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可提升约24%的光学效率,大幅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和电站发电能力。此外,电站还配备了6小时的熔盐储热系统,确保在无阳光时也能持续稳定输出电力。
与此同时,由中国能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的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10万千瓦光热储能工程也取得了并网通知书,标志着该项目具备整套启动条件,进入并网发电倒数。该项目为全球在建比较大规模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预计将为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为了更好发展光热发电,国家能源局在2023年4月发布了《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左右。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光热发电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政策的推动下,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份也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光热发电建设。据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杜凤丽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省份在建和拟建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超过40个,总装机容量约4800兆瓦,预计*晚将于2025年完成建设。
然而,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光热发电设备和材料的成本较高,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光热发电项目对地理环境有着较高要求,比较好是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建设。此外,相关政策缺乏连续性、技术市场定位不明确、价格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也制约了光热发电的发展。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光热发电技术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业内人士表示,要推动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主要设备实现周密国产化,降低设备价格,减少驱动系统技术成本。同时,积极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完善本地电力市场建设,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和高效消纳。
光热发电技术的突破和规模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还能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相信光热发电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