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球囊穿刺器使用方法
二类球囊穿刺器(通常指用于血管成形术或腔内治理的球囊导管系统)的使用方法需严格遵循医疗器械操作规范和临床指南。以下是通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应以产品说明书和医生指导为准:
一、使用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 确认适应症(如血管狭窄、闭塞等)及禁忌症(如活动性出血、染等)。
- 完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A、DSA)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2. 器械准备
- 检查球囊穿刺器包装是否完好、灭菌状态及有效期。
- 确认球囊规格(直径、长度、爆破压力)与病变匹配。
- 准备配套器材:导丝、导管鞘、造影剂、压力泵等。
3. 无菌操作
- 手术区域消毒铺巾,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
二、操作步骤
1. 建立通路
- 通过Seldinger技术穿刺目标血管(如股动脉、桡动脉),置入导管鞘。
2. 导丝引导
- 在下将导丝通过导管鞘送至病变部位远端,固定导丝。
3. 球囊导管置入
- 沿导丝将球囊穿刺器输送至病变部位,通过造影确认位置(球囊标记需跨狭窄段两端)。
4. 球囊扩张
- 用压力泵注入造影剂(稀释比例按说明书),缓慢加压至命名压力(避免超压导致血管损伤)。
- 根据病变情况维持扩张数秒至分钟,可重复操作。
5.撤出球囊
- 抽瘪球囊后回撤至导管鞘内,避免损伤血管。
- 再次造影评估效果(如残余狭窄、血流情况)。
三、注意事项
1. 并发症预防
- 血管破裂:避免过度扩张,选择合适球囊尺寸。
- 血栓/栓塞:术中肝素化,术后抗凝管理。
- 球囊破裂:严禁超过爆破压力。
2. 特殊情况处理
- 钙化病变:可能需要高压球囊或辅助技术(如切割球囊)。
- 弹性回缩:考虑支架置入。
3. 术后管理
- 压迫止血或闭合器处理穿刺点。
- 监测生命体征、远端循环及并发症(如血肿、假性动脉瘤)。
-
四、法规与培训要求
- 二类球囊穿刺器属医疗器械,需由具备资质的医生在导管室操作。
- 操作者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产品特性及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