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全球能源消费模式的重大转型,尤其是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迅速推进。能源消费的重心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经验。从2013年到2023年,尽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但能源消费的增速保持在年均3.2%左右,这不...
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电力系统的压力愈加显现,迫使电网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根据2023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48.8%。然而,风电和光伏的随机波动性特征,给电...
工业园区作为高耗能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因此,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的创新实践,成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综合能源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提升了15%-20%。在此背景下,某化工园区通过余热发...
交通领域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交通碳排放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推动能源供给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尤其是探索可再生能源与新型能源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实现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在这种背景下,光储充氢一体化系统应运而生,这种系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缓冲-充...
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正在推动电力系统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型。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超10倍,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接近40%,但新能源的波动性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虚拟电厂与微电网的结合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方向。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充电桩、储能设备等分散资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储能柜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家庭和企业的关注。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光伏储能柜,消费者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近日,记者就光伏储能柜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并总结了以下几点关键要素,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决策。 首先...
在当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光伏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光伏项目,即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还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其明显的优势。 光伏项目的经济性是其首要...
2025年光伏电站运维的新技术主要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展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稳定性。以下是当前*前沿的技术方向及其应用分析: 1. 数字孪生技术驱动的智能运维 技术重心: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光伏电站的虚拟模型,...
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在,能源转型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已将能源转型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转型不仅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需求,更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高效利...
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维护面临着老龄化与人为破坏带来的双重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管网的老化问题日益严峻。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燃气管网的平均服役年限已经达到18年,而供水管网的漏损率依然高于10%。这些老旧设施不仅容易出现故障,给城市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小的风险,还可能因为维护不...
微电网技术自诞生以来,经过了三代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柴油机备用供电系统到如今的多能互补自治系统,微电网在离网地区的能源供给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期的海岛微电网系统主要依赖柴油发电,导致供电成本居高不下,每千瓦时成本可达3到5元。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储柴微电网系统的出现,将成本成功降低至1....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能源体系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各国纷纷加快了能源转型的步伐,我国也不例外。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提升至18.3%。然而,尽管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工业、建筑等领域依旧深陷高碳路径依赖,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