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焊接解决方案】吉田高温无铅锡膏:助力 "双碳" 目标的硬核担当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的高压电控场景,焊接材料需要同时应对高温、高湿、强震动的严苛考验。吉田高温无铅锡膏 SD-588/YT-688,以级性能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助力!
耐高温 + 抗腐蚀,双重防护
Sn96.5Ag3Cu0.5 合金熔点 217℃,在 150℃长期工作环境下焊点强度保持率≥90%,远超普通中温焊料(60%)。特别添加抗氧化助剂,在电池电解液蒸汽、盐雾等腐蚀环境中,焊点失效周期延长 3 倍,实测通过 1000 小时 NSS 中性盐雾测试。
新能源高压部件焊接方案:217℃熔点锡膏抗腐蚀,厚铜基板填充率达 95%。安徽无铅锡膏供应商
【消费电子焊接方案】吉田锡膏:助力小型化设备稳定连接
手机、耳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追求轻薄化,焊点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吉田锡膏以细腻工艺和稳定性能,成为消费电子焊接的理想选择。
细腻颗粒,应对微型化挑战
中温无铅 SD-510(Sn64Bi35Ag1)颗粒度 25~45μm,在 0.4mm 间距的 QFP 封装中也能实现焊盘全覆盖,减少桥连风险。低温 YT-628(Sn42Bi58)颗粒更细至 20~38μm,适配 0201 等微型元件,焊点饱满无空洞。
宽温适应,提升产品寿命
经过 - 40℃~85℃高低温循环 500 次测试,焊点电阻变化率<5%,优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无论是北方严寒还是南方湿热环境,设备长期使用仍保持稳定连接。
多工艺适配,生产灵活
支持回流焊、波峰焊及手工补焊,适配不同产能需求。500g 常规装适合量产,100g 针筒装方便小批量调试,减少材料浪费。助焊剂残留少,无需额外清洗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吉林热压焊锡膏工厂全自动印刷机适配 500g 标准装,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 20%。
《锡膏与点胶工艺的协同应用》内容:探讨在混合技术(如SMT与通孔插件THT共存)或需要底部填充(Underfill)的场景下,锡膏印刷与点胶(红胶、底部填充胶)工艺如何配合使用及其注意事项?!队Χ栽骷⑿突魇疲撼讣渚辔嗉际跆粽健纺谌荩壕劢?1005, 0.3mm pitch BGA等超精细元件的焊接挑战,分析其对锡膏(超细粉Type 5/6、高稳定性、抗坍塌)和印刷工艺(高精度钢网、先进SPI)提出的更高要求。《锡膏在功率电子散热焊接中的关键作用》内容:阐述在IGBT???、大功率LED等应用中,锡膏作为热界面材料(TIM)用于焊接散热基板(DBC)时,对热导率、低空洞率、高温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及选型考量。
《锡膏常见缺陷分析:桥连、虚焊、锡珠、立碑成因与对策》内容:系统分析SMT生产中由锡膏或工艺引起的典型焊接缺陷(如Bridge, Open, Solder Ball, Tombstoning),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锡膏粘度:关键参数及其对印刷和焊接的影响》内容:解释粘度的定义、测试方法(旋转粘度计),阐述粘度如何影响锡膏的印刷性(填充、脱模)、抗坍塌性、焊接后的润湿铺展,以及储存和使用中的粘度变化管理等等。LED 照明锡膏方案:耐高温抗湿热,焊点光泽度高,适配灯条与驱动板焊接。
【显示设备焊接方案】吉田锡膏:助力高清显示电路精密连接
电视、显示器、LED 屏幕的驱动电路集成度高,焊点需兼顾精度与可靠性。吉田锡膏以细腻颗粒和稳定性能,成为显示设备焊接的可靠伙伴。
超细颗粒,应对高密度封装
低温 YT-628G(Sn42Bi57.6Ag0.4)颗粒度 20~38μm,在 COF、COG 等柔性封装中实现焊盘精细覆盖,减少金线 Bonding 时的短路风险;中温 SD-510 触变指数 4.2,印刷后 4 小时形态不变,适合多层板对位焊接。
低缺陷率,提升显示良率
经过 AOI 检测,焊点桥连率<0.1%,空洞率≤3%,有效降低显示设备的亮线、暗点等缺陷。无铅无卤配方避免重金属污染,符合显示行业环保要求。
工艺兼容,适配多种技术
支持 GOB 玻璃覆晶、PCB 直连等多种显示技术,兼容回流焊与热压焊工艺。200g 规格适合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500g 满足大屏量产需求。
低温锡膏方案:138℃焊柔性电路,抗弯折性能优,适配折叠屏与穿戴设备。天津低温无卤锡膏厂家
纳米级颗粒分散技术使焊点导热率达 67W/m?K,是银胶的 20 倍。安徽无铅锡膏供应商
《未来锡膏技术:柔性电子与芯片封装的突破点》柔性电子(FPC)需求**温锡膏:Sn-Bi(138°C)或In-Sn(118°C)合金,避免聚酰亚胺基板变形。高延展性:添加铟(In)提升抗弯曲疲劳性能(>5000次弯折)。先进封装应用晶圆级封装(WLP):使用Type 7锡粉(2–11μm)制作微凸点(<50μm直径)。激光辅助局部回流,精度达±3μm。3D IC堆叠:非导电膜(NCF)+锡膏混合键合,间距缩至10μm。铜-锡(Cu-Sn)金属间化合物(IMC)控制技术。前沿探索纳米银锡膏:烧结温度<200°C,导热率>200W/mK(传统锡膏*60W/mK)。自对准锡膏:磁场/电场驱动精细定位,误差<1μm。安徽无铅锡膏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