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 (PD) 的发生和发展已被证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然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FMT) 对 PD 患者菌群植入的影响尚不确定。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中国陆军医科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56 名患有轻度至中度 PD (Hoehn-Yahr 1-3 期) 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 FMT 和安慰剂组,FMT 组 27 名患者和安慰剂组 27 名患者完成了整个试验。在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相比,FMT 患者在本试验结束时表现出 PD 相关自主神经症状的显着改善 (MDS-UPDRS 总分,组×时间效应,B = -6.56 [-12.98, -0.13],P < 0.05)。此外,FMT 改善了胃肠道疾病,并显着增加了患者微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口服给药进行 FMT 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并且有可能提高当前药物对 PD 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性。移植后建议搭配膳食纤维饮食,帮助新菌群定植,多数患者 1-2 周内可见症状改善。肠道菌群菌液
AD是一种灾难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截至2020年,它影响了580万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预计到206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400万。随着AD患病率的增加,全球痴呆症的总成本预计将在2030年增加到2.0万亿美元。2017年,AD是第6大**常见死因,在美国造成121,404人死亡,在美国老年人(65岁以上)中更是排名第5位的**常见死因。AD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及其日益流行,促使研究人员寻找预防或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各种肠道菌群调节干预措施,例如调整饮食、益生元、益生菌、合生制剂或肠道菌群移植(FMT)!
四川小肠菌群移植**共识菌群移植的疗效与植入菌群的多样性、活性密切相关,如何维持其在受体肠道的长期定植仍是研究重点。
粪菌移植(fecalmicrobiotatransplantation,FMT)作为重建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已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fcile)infect等多种菌群相关性疾病的改善和探索性研究,并被认为是近年的突破性医学进展。然而,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一种体系。如果假设该体系健全,而且假设FMT很终被证明可以用来有效改善特定状态(或特定类型)的难治性肠道infect、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癫痫病、肝病、tumor合并的肠道疾病、糖尿病合并的神经病变以及自闭症合并的过敏症等(统称肠道菌群相关性疾病),那么,这在医疗技术类型和学科分类构架中又如何定位FMT呢.
1糖尿病DSPN患者的肠菌失调,产SCFA的ASVs水平下降,产LPS的ASVs水平升高;
2移植DSPN患者的肠菌可诱导模型小鼠出现更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
3纳入32名难治性DSPN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自健康供体的粪菌移植(FMT)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改善其神经病变、肠屏障和全身炎症;
4鉴定出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呈负和正相关的2个相互竞争的肠道生态功能群(有更强的产丁酸能力的guild 1和富含产内基因的guild 2),分别被FMT富集和降低;5匹配供受体肠型与更好的FMT效果有关。 菌群制备需经过过滤、离心等步骤制成混悬液,新鲜菌群或冻存菌液的选择需结合临床场景与储存条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例如,我国的constipation患者超过2亿;我国IBD患者近十年的发病人数达到前面十年的2.5倍,目前预计约有150万患者;我国消化道疾病特别是Colorectalcancer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每年Colorectalcancer的发病人数达到37.6万人,且仍在以4.2%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自闭症现存人群约有1000万;我国抑郁症人群近6000万;我国超重和肥胖患者达到3亿人,其中肥胖患者超过9000万。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菌群移植可以通过人为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极具临床应用前景!菌群移植过程中,供体筛选极为严格,需排除多种疾病,保障菌群安全健康。贵州菌群移植的适用人群
该技术需严格筛选供体,确保菌群无病原体,常见移植途径包括肠镜输注、鼻肠管或口服胶囊。肠道菌群菌液
在肠道微生态的商业运作方面,美国已经有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专注于FMT诊疗,在欧洲也有多家企业和医疗机构专注于菌群移植(FMT)诊疗和肠道微生态产品的临床转化。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普陀区人民医院两个院区设有60余病床开展,而且现已满负荷。目前在我国17个省市的上百家医院开展过肠道微生态诊疗实践,其中尤以江浙沪地区医院开展的为频繁和规范,上海市医疗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是该技术主要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单位。肠道菌群菌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