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呈现的颜色与其吸收的光波波长密切相关。量子化学原理揭示,分子、原子和离子内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当这些物质受到光照射时,电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发生跃迁。这种跃迁只有在能级差位于可见光范围内时,我们才能观察到颜色。对于无机化合物,特别是含有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由于其d轨道在阴离子和其他配体的作用下发生能级分裂,分裂后的轨道能级差通常落在可见光范围内,因此这些化合物大多呈现色彩。无机颜料则具有优良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适用于室外涂料和建筑材料。分子印迹技术使染料具备靶向染色能力,可精确着色棉纤维特定区域形成图案。活性染料厂家直销
发展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单独的产业。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1868 年,德国化学家格雷贝(C.Graebe,1841-1927)和利伯曼(C.Liebermann,1842-1914)合成出茜素;1880 年,德国化学家拜尔(A.von Baeyer,1835-1917)注册了合成靛蓝的专业技术;1901年,德国化学家博恩(R.bohn,1862-1922)合成了蓝色染料——阴丹士林。这三种化合物是合成染料工业发展中三个里程碑式的发明。山东水溶性染料供应随着科技进步,染料的合成与应用将更加高效与环保。
染料通常由具有色素或者荧光性质的有机分子组成。染料的基本定义:染料是一种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中的物质,能够染色或着色其他物体而不改变其基本性质的化学品。染料可以在不同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到材料中,使其着色,比如纺织品、皮革制品、塑料、油漆、蜡、墨水等。在颜料方面,有机颜料通常具有色泽艳丽、色度强、品种繁多的特点,但在耐候性、耐溶剂性等方面可能不如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在油墨、涂料、塑料等领域有普遍应用,且可以通过改性处理来提高其性能。
染料的认识:关于环保型染料的问题目前有很多生产厂家尤其是染料用户存在着一种误解,认为是凡偶氮染料既是非环保型染料。实际上不是这样。而是含有有致病成分或裂解出致病性物质的22种染料中间体的偶氮染料才是非环保型染料。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纤维素纤维用染料中数量较大的一类,在德国首批118只禁用染料中,直接染料就有77只,占65%。其中以联苯胺、二甲基联苯胺等三类衍生物作为中间体合成的直接染料为72只,单以联苯胺为中间体的直接染料为36只,产量几乎占直接染料总产量的50%。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生产的直接染料中属于禁用的直接染料达37只,占我国生产的直接染料品种总数的62.7%。酸性媒介染料需氯化铝固色,使羊毛呈现酒红色,但铝离子残留可能引发皮肤过敏。
染料应用与选择:1. 根据纤维性质选择染料。各种纤维由于本身性质不同,在进行染色时就需要选用相适应的染料。例如棉纤维染色时,由于它的分子结构上含有许多亲水性的羟基,易吸湿膨化,能与反应性基团起化学反应,并较耐碱,故可选择直接、还原、硫化、冰染料及活性等染料染色。涤纶疏水性强,高温下不耐碱,应选择分散染料进行染色。2. 拼色时染料的选择。在需要拼色时,选用染料应注意它们的成分、溶解度、色牢度、上染率等性能。必须选择性能相近的染料,并且越相近越好,这样有利于工艺条件的控制、染色质量的稳定。3.根据染色机械性能选择染料。由于染色机械不同,对染料的性质和要求也不相同。如果用于卷染,应选用直接性较高的染料;用于轧染,应选择直接性较低的染料,否则就会产生前深后浅、色泽不匀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天然靛蓝染色织物经紫外老化测试,色牢度下降速率较合成染料慢40%。湖南分散染料行价
茜草根含茜素,经明矾媒染可得砖红色,古埃及法老陵墓壁画仍可见其褪色痕迹。活性染料厂家直销
有色纤维素及未来发展。近一、二十年来,染料与纺织工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推动了织物色彩与色光的多样化发展。同时,有色纤维素纤维(如彩棉)的涌现,更使得染料种类繁多。尽管如此,在洗涤过程中难以准确辨别每种染料,但针对洗衣厂而言,主要处理的有色织物仍以有色布草为主。因此,依据前述原则,我们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判断。荧光增白剂也是一类特殊的染料,其结构因纤维类型而异,关于荧光增白剂的详细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进一步介绍。 探讨增光剂的使用和新纤维类型。活性染料厂家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