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内容:技术原理 冰蓄冷中间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时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冰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见图1)。由于充分利用了夜间低谷电力,不只使中间空,调的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而且对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动态冰蓄冷技术采用制冷剂直接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絮状冰晶;同时,生成和溶化过程不需二次热交换,由此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空调的能效。冰浆的孔隙远大于固态冰,且与回水直接进行热交换,负荷响应性能很好冰蓄冷与磁悬浮冷机结合,系统综合能效比(IPLV)达8.5。上海工业动态冰蓄冷服务商
制冷主机的制冷能力随着蒸发温度降低而减少,一般制冷机出液温度每降低1℃,各种机组制冷容量的减少。双工况制冷主机在制冷和制冰两种工况下交替运行,因此应比一般冷水机组更具有可靠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调节性能,并要求机组在两种工况条件下均能达到较高的能效比。下表为推荐和介绍双工况主机主要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特性,供选用时参考。应配置较完善的检测及自动控制装置进行优化控制,解决各工况的转换操作、蓄冷系统供冷温度和空调供水温度的控制以及双工况主机和蓄冷装置供冷负荷的合理分配。机房动态冰蓄冷节能技术地铁站台应用动态冰蓄冷,全年节省电费120万元,投资回收期<4年。
动态冰蓄冷技术用于平衡电力负荷怎么样?动态冰蓄冷技术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时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冰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主要的技术性能是: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开启制冷主机制冷,通过动态冰浆机组用过冷水法制冰,把储冰罐内的水制成冰浆。白天电价高峰时段关闭制冷主机,存储在储冰罐内的冰浆,经过融冰板式换热器,对空调所需低温冷冻水降温。白天电价高峰期,绝大部分空调负荷所需电能,通过冰浆转移至夜间电价低谷时段,白天电价高峰期只运行所需冷冻水泵和少量冰水泵即可。
制冷系统 COP 高、能耗降低。其制冷蒸发温度可以继续保持在-5℃~-8℃之间而且在整个蓄冰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下降。相对于冰球、盘管式冰蓄冷中-10℃以下的蒸发温度(而且随着蓄冰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可以显着提高系统COP。融冰速度快、负荷响应灵敏。由于动态冰蓄冷制出的冰以冰浆形式客观存在因此在融冰释冷时冰晶与水之间接触面积大,融化速度快,可以快速响应空调末端负荷的变动。地面积小、场地适应性强。动态冰蓄冷无需盘管、冰球等预制设备,因此蓄冰槽有效利用率提高,占地空间减小,而且对空间形状要求降低,场地适应性增强。动态系统响应速度<3分钟,比静态冰盘管快10倍,适合负荷波动剧烈的数据中心。
建议厂家进一步提供冰晶式蓄冷技术风险控制的具体做法与实际项目的运营数据,并建议业主方考察具体项目案例并与物业管理方进行深度交流。动态冰蓄冷空调系统采用制冰机作为制冷设备,保温水箱作为蓄冰设备,制冷机安装在储冰罐的上方,制冷剂作为蒸发器进入多个平行板,循环水泵不断将蓄冰槽中的水抽到蒸发器顶部,并向下喷射,在蒸发器的表面上形成薄冰层,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制冰设备中的四通换向阀切换,使压缩机的废气直接进入蒸发器的加热板,冰块脱落,冰蓄冷空调系统正常运行后,内部循环水泵将蓄冰槽中的水输送到板冰机蒸发器顶部的喷头,水均匀地洒在板冰机表面,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一部分水在板式制冰机的蒸发器上结冰,未结冰的水落入蓄冰槽,再次循环。夜间蓄冰时段机组效率提升15%,综合COP达5.3。上海工业动态冰蓄冷服务商
冰浆管道流速1.5-2m/s,实现湍流换热,传热系数提高50%。上海工业动态冰蓄冷服务商
在各类大中型中间空调系统、区域供冷、化工工艺、土建等行业和领域都有动态冰蓄冷的广阔应用前景。当前,我国已经有许多省市实行了针对冰蓄冷空调的分时电价政策,如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深圳等,其他地方也都在相继制定之中。因此,动态冰蓄冷实用技术的突破必将为我国的蓄冷空调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项目开发中业主方有对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的需求,我司整理本报告。但本系统市场案例较少,对于系统在项目中运用的经济型、可靠性和稳定性没有一定的参考,业主希望我司顾问方能对本系统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给出专业性的建议。本报告通过对冰晶式动态冰蓄冷系统的了解,并结合目前市场主流的盘管式静态冰蓄冷系统,从技术、成本、运营维护及稳定可靠性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为本项目业主方决策做参考。上海工业动态冰蓄冷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