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成,联通国际国内的交通网络愈发便捷高效,上海市委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开始谋划在这一交通枢纽旁建设一座商务区。其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一方面,服务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国际化的商务交流、贸易往来平台,吸引全球资源汇聚;另一方面,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区域内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新的增长极。在这一规划蓝图中,一座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非常大的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赫然在列。因其独特的四叶草造型,这座会展中心如今已成为海内外熟知的标志性建筑。它的规划建设,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虹桥区域的会展功能,更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合作的广阔舞台,有力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虹桥借区块链技术,推广跨境贸易创新制度,助力丝路电商伙伴国经贸往来。国际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怎么办
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是进博会长久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所在地。举办进博会,是彰显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孔福安介绍,进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就。作为先进经济的重要平台,七届进博会展示近3000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意向成交金额超过5000亿美元。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不仅要服务好每届进博会的办展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目前,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等6天365天常年展销平台,累计贸易额超过690亿元,在全国设立46个分中心。其中,虹桥品汇已经吸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个品牌入驻,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设立68个国家馆。这为进博会的参展国和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也为国内民众带来大量的国际商品。咨询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费用是多少虹桥优化通关流程,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中企出海物流时间成本。
谈及未来规划,孔福安透露,商务区接下来将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帮助中企,特别是长三角的企业高质量走进中亚丝绸之路市场,拓展全球南方。具体而言,商务区将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一是深化“虹桥海外服务中心”建设,计划三年内完成北美、欧洲、东南亚三大区域服务节点布局,为企业提供本土化运营支持;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联合境内外金融机构推出跨境融资、汇率避险等专项产品;三是打造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引入国际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机构,降低企业出海法律风险。“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家从虹桥出发的企业,都能获得全周期、国际化、一站式的专业服务,真正将‘大虹桥’建设成为中国企业扬帆世界的启航港。
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的前身,是广为人知的虹桥商务区。回溯其发展脉络,这座承载着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重要使命的区域,在时代浪潮中逐步崛起,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战略智慧与奋斗印记。严格说来,商务区的建设可追溯至2005年。彼时,上海正着眼于打造高级综合交通枢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国际化战略布局夯实基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这项宏大的工程堪称交通建设领域的“超级拼图”,建设者们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多交通方式衔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将铁路、磁浮、航空、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效整合。经过四年的日夜奋战,在2009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夕,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宣告建成。它不仅实现了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更以日均数百万的客流吞吐能力,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门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虹桥举办商务培训活动,提升中企海外运营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在接受大文记者专访时,以详实的数据与前瞻性视角,深入阐述了商务区的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他指出,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自成立以来便锚定“全球品质资源配置枢纽”目标,目前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8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形成了航空服务、国际贸易、品质商务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我们的重要使命,是构建一个集政策支持、金融服务、法律保障于一体的全链条出海服务体系。”孔福安强调,商务区依托虹桥枢纽日均40万人次客流、年吞吐量超4000万人次的航空网络,以及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实体平台,已帮助200余家企业成功开拓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市场。虹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保护中企出海创新成果,规避海外侵权风险。国际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怎么办
虹桥推动文化贸易合作,助力中资文化企业出海,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怎么办
在全球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之际,美国凭借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频繁挥舞“关税大棒”,构建起一道道人为的贸易壁垒。自2018年掀起对华贸易摩擦以来,美方不断提高关税税率,将约5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纳入加征关税清单,这种单边主义行径如同一记重锤,不仅扰乱了以WTO规则为基石的正常国际贸易秩序,更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震荡。东南亚部分国家制造业订单异常波动、欧洲港口集装箱周转效率骤降等连锁反应,都印证着关税壁垒对全球经贸网络的破坏性冲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使得“走出去”的征程布满荆棘:出口型企业面临成本激增与利润压缩的双重困境,技术密集型企业遭遇关键零部件供应链断裂危机,跨国投资布局也因政策风险攀升而被迫暂缓,在全球市场拓展中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际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