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生产为一年一个周期,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严格按照季节来生产。酱香型白酒生产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进行第1次投料,也称为下沙,占原料的50%。然后进行蒸粮,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出窖。进行第二次投料,投入其余的50%的粮食混合蒸粮,也称为造沙。在投料完成后要发酵一个月,再出窖烤酒,以后每发酵一个月烤酒一次,总共烤七次,只加大曲不再投料。一共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再丢糟,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高温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工艺中所特有的,让酒醅能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制曲”的过程。酱香型白酒主要是由茅台镇当地小麦、水、高粱为原料,采用传统酱香工艺酿造而成的纯粮酒。陈年老窖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酱香型白酒如何品鉴?第1步:酱香型白酒品鉴首先入口要少,一般品酱酒比较适合是2毫升(约2mL)一口。第2步:酒液入口便使之平铺舌面,全部接触味蕾。第3步:然后舌头鼓动口中酒液,使之充分接触上颚、喉膜、颊膜,进行全方面辨味。第4步:以味觉仔细品味酒的醇甜、醇厚、丰满、细腻、柔和、谐调、净爽及刺激性等情况。第5步:酱香型白酒品鉴大概2—3秒钟后,可将酒咽下,然后让酒气从鼻孔排出,检查有无剌鼻感觉,以及通过香气的浓淡判断酒的回味长久度。纯粮酱香酒招商价格酱香型白酒蕴含养生文化。
一瓶酱香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要经过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贮存、勾兑等,在漫长、特殊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在窖池和空气中庞大的微生物族群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体中。于是,防病治病的可能性可就蕴涵在其中了。酱香酒的酸度是其它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根据中医理论,酸主脾胃、保肝、能软化血管。西医也认可,食酸有利于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视酸的养生功能。
酱香白酒为何一定要窖藏三年之久?俗话说“酒是陈的香”,但是白酒的陈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不是所有的酒经过储存都会变得更好,更不是所有的酒都是越陈越好。之所以酱香型白酒需要窖藏3~5年以上,与其独特的工艺、酒精度、物质成分有关。刚酿出的新酒由于在高温下进行,高沸点的生香型酸类物质比较多,不易挥发,多含有醛类和硫化物等低沸点杂质,难免有辛辣、冲鼻、刺激性大的缺点。进过长时间的陶坛储存,空气中的氧气以及茅台镇特有的微生物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是坛内的酒产生呼吸,酒体可以有效的排除这些低沸点的杂质,使得酒体辛辣味减少、酱香突出、酒体变得柔和、绵软、香气也更加的优雅。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饮用多少酱香酒为宜?
酱香型白酒从生产工艺采用酒曲来看分为大曲酱香法和麸曲酱香法;从生产工艺流程来看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和其他工艺,其它工艺或多或少采用或结合了茅台传统生产工艺。酿酒需要酒曲。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即酒精)、乙酸、乙酸乙酯等醇类、酸类、酯类等物质。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酒曲是酿酒的必要物质。酒曲的质量决定了酱香白酒的基本品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制作的酒曲质量不一样,所酿造出的酱香白酒品质不一样。贵州酱香酒的制曲、酿造,都是严苛地追求工艺的正确、优化,从而保证用来调酒的基酒品质。散装酱酒储存
酱香型白酒是酒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陈年老窖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制曲有什么讲究呢?端午制曲:所谓端午踩曲,就是每年端午时节开始制作酒曲。端午踩曲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工艺一个生产周期的开始。酒曲是粮食发酵成酒醅的必备原料。茅台镇酱香型白酒都是采用当地优良的冬小麦制曲,在高温(一般40摄氏度以上)下制曲。制曲时间在夏天,制曲车间里的温度经常高达40摄氏度。高温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混入曲块中分泌出大量的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生产一块合格的酒曲至少要3~5个月。陈年老窖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