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天,如果是外面池塘的话,受外面的气压影响、池塘水体溶氧会变低。而室内的工厂化养殖,增氧系统是自动化的,保持鱼池内有较高的溶氧。所以,工厂化养殖一般每年出鱼的批次要比池塘的多,原因就在于,工厂化养殖能很好的控制温度和水质,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此外,在投喂饲料方面,工厂化养殖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膨化饲料,相对来说浪费比较少。实现精确化养殖后,在养殖管理上,还能有效隔离病害,控制病源的侵入,降低鱼苗的发病率。然而,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品质量。江苏大型工厂化水产养殖物联网
放苗:1. 放苗时间,水温调至22℃左右即可开始放苗。工厂化养殖水体建在室内,不像室外池塘容易受天气干扰,虽然放苗时间不受限制,但是较好选择傍晚时间放苗,晚间虾苗大量脱壳影响成活率,因此不宜在晚间放苗。2. 虾苗入池,放苗前先将苗袋不拆解以漂浮状态放在水面上平衡温差,使苗袋水温和养殖水体水温相差不超过2℃后再将虾苗放入水体。放苗时应添加抗应激类药物,当天晚上可施用药物补钙来增强虾苗体质,以促进其顺利脱壳,提高放苗成活率。3. 放苗密度,虾苗放养密度,应按照养殖技术水平和产量预测进行测算。体长1cm以上的虾苗,一般放苗密度在300~500尾/m2,一次性放足为宜。根据季节气温放苗,夏季高温天气减少放苗数量,冬季低温可增加放苗密度。通常情况下,当虾苗长到2.5~3.0cm时,应该再次分池。在分池时注意不要使虾苗受伤。甘肃工厂化水产养殖物联网创新融资模式,降低工厂化养殖的门槛。
近些年,随着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崛起,不少养殖场的成功案例屡屡曝光,让越来越多的朋友对这种新兴的养殖技术充满兴趣。也有朋友私信小CAT,发出灵魂提问:“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什么,能介绍一下吗?”当然,对于循环水养殖的理解,行业中各有不同理解。本期,基于小CAT自己的认识,谈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门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简称RAS),是一套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消耗和污染,并实现高效稳定的养殖生态系统。
工厂化水产养殖是集中式、高效、环保、经济的水产养殖模式,具有高效利用水资源、高产量、品质、环保节能、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在未来水产养殖中将会成为主流方式。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也叫做白虾、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2022年全国产量达到1340280吨。该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可是,近些年来,传统的对虾养殖模式下虾病频发一直困扰着广大养殖户,阻碍了南美白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工厂化养殖设施智能化,为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
如今,在设备与技术的加持下,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优先能解决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三大公害”:亚硝酸盐、氨氮和pH值波动。氨氮通常来源于鱼类不断排出的粪便,饲料残饵及淤泥等有机物,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氨不带电荷,脂溶性高,易穿透细胞膜,导致鱼体内的血液及组织液渗透性改变,破坏鳃黏膜,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引发内出血。当养殖水体内的氨氮含量持续12个小时在8mg以上时,会导致鱼类死亡。此外,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鱼血的携氧能力,摄食量低,消化率低,抑制生长。pH值过高表示养殖水体的碱性过高,说明水体内氨氮浓度过高;而pH值过低则说明池体酸性过高,会使池体内硫化氢浓度过大,造成毒性。采用工厂化养殖模式,可实现水产养殖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安徽高密度工厂化水产养殖池
工厂化养殖助力渔业现代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大型工厂化水产养殖物联网
水产养殖车间可视化系统,渤海水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车间自动控制系统是一套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综合管控平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渤海水产对虾品种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效带动区域对虾养殖行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公司将全力做好项目收尾阶段的工作,确保养殖车间各项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数据传输安全可靠,为打造具有引导性、示范性的国家对虾联合育种平台贡献数智力量。江苏大型工厂化水产养殖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