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的质量标准:组织切面完整,切片厚度适中,薄厚均匀,切片无刀痕,裂隙。切片平坦,无褶皱,折叠,切片无污染物,无气泡,盖玻片周围无胶液外溢,透明度好,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切片无松散,裱片位置适当,切片整洁,标签端正黏贴牢固,编号清晰。注意事项:1. 切片前要观察切片机是否正常,各关节,锁扣有无锁紧。2. 修蜡块及切片应匀速,过快会导致切片机震荡,切片薄厚不均匀,速度过慢会导致切片增厚。3. 切片应完整,切片大小形状应与组织块一致,切片的不完整,常会将重要病变遗漏。4. 上蜡块时应注意查看组织包埋的方向,组织的层次,纤维,肌肉的走向应向切片刀垂直,较难切的部分应放在上面。5. 注意毛刷,镊子伤到切片刀口。6. 切片应用旧刀片修蜡块,新刀片切片,切面应保持清洁。HistoCore AUTOCUT:可快速、准确、轻松地进行临床组织切片。切片机
电生理实验需要活的软组织切片,实验的质量取决于切片的质量。脑切片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表层神经元的活性是脑片电生理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PI研发的艺术级切片机 VF-200/300可为这些研究提供比较高质量的新鲜组织切片,满足不同的研究目的。切片机通常由控制系统、机械系统、驱动系统、刀架、刀片、罩壳等组成。病理切片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脱水、透明)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包埋),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染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佛山转轮式切片机应用自动染色机:高通量常规染色机,较好的染色质量和一致性,可使用内置或者自定义程序,6个染色架同时进行。
医生是无法只只凭借蜡块来完成诊断的,所以接下来就轮到我们的病理技术员大展身手了,他们将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在切片机上切出只3-5微米厚的切片。可能有童鞋不了解3-5微米是个什么样的概念。举个例子,就是像头发丝一样的厚度,可以切成300张片子,每一张切片就是3-5微米厚。切好的组织蜡片,放入水中,再用玻璃切片从水中捞出,贴上它们的专属标签。现在,切片上的组织并没有稳固的固定在玻璃切片上面,所以接下来它们还需要在60℃的烤箱中烘烤半小时,以此来让组织牢牢的固定在玻璃切片上。
石蜡切片优点是组织结构保存良好,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能切连续薄片,组织结构清晰,抗原定位准确。用于免疫组化技术的石蜡切片制备与常规制片略有不同:①脱水、透明等过程应在4℃下进行,以尽量减少组织抗原的损失。②组织块大小2cm×1.5cm×0.2cm,比较好以实验情况为主,使组织充分脱水、透明、浸蜡。③浸蜡、包埋过程中,石蜡应保持在60℃以下,以溶点低的软蜡比较好(即低温石蜡包埋)。以上全过程为18-24h,也可在室温内使用自动脱水机代替。如组织块小,直径小于0。5cm,可用快速石蜡包埋切片,全过程只需4h左右。石蜡切片为常规制片技术,切片机多为轮转式,切片厚度2~7μm,应用范围广,不影响抗体的穿透性,染色均匀一致。徕卡快装系统:用于标本夹的快装系统使操作者能够快速轻松地从一个夹转换到另一个夹,从而改进工作流程。
CellCut Plus全自动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可方便快捷地将不同类型的细胞从样本中分离下来,如**组织中的肿瘤细胞,获得单一类型的同质细胞,使后续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水平的研究更加精细、准确。高精度的激光切割性能、“三明治”式的样本处理方法以及管盖分区主动式粘附采集等特点保证了实验结果的高度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所有型号的激光显微切割系统均采用355 nm固态紫外激光器,避开核酸强吸收峰,有Olympus或者Nikon的多款型号的显微镜可以选择。切片是制片技能中要求很高的步骤,即使同一蜡块,使用同一台切片机,不同的操作者也会切出不同质量的片子。广东Epredia HM系列切片机解决方案
瑞沃德冷冻切片机是一款箱体和样本头可单独制冷的半自动切片机,临床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制片。切片机
为了推动常规病理技术的发展,提高病理技术人员对常规病理特检组织的认识,搭建病理技术人员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常规病理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定于2017年6月9-11日,在北京樱才汇研修交流中心举办2017年常规病理培训。培训班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主办,欢迎广大病理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凡参加者经考核合格可颁发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培训证书,并可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I类学分。切片机
广州双螺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以提供数字PCR,纯水机,病理切片机,倍性分析仪内的多项综合服务,为消费者多方位提供数字PCR,纯水机,病理切片机,倍性分析仪,双螺旋科学仪器是我国精细化学品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双螺旋科学仪器致力于构建精细化学品自主创新的竞争力,将凭借高精尖的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加速推进全国精细化学品产品竞争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