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实施,规划通常关注规划所涉及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质量和规模。在水资源方面,按照传统理念,主要关注供水保障体系,对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水生态问题关注不够。而从水资源角度出发不要关注需求,更要关注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可利用水资源量以及未来开发利用能力与需求的适应性,关注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区域和河流生态问题。作为国家筹划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工具,规划规范的是包括生产与消费在内的众多的人类的经济行为,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水资源作为保障规划实施的重要资源,参与规划实施中的生产和生活等各类活动。规划的编制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充分考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人与自然、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用水户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规划水资源论证着眼于水资源问题的全局性和关联性,统筹考虑规划涉及的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期内的水资源配置及影响问题。因此,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在整个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性,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和优化意见,明确水资源节约管理和保护措施,对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具有重要作用。水资源论证需要综合运用水文学、水资源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分析和预测。云南水资源论证哪...
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经常遇到要按区域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问题。按区域计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问题有其复杂性,如果考虑境内地表水可利用水量,得出的结果往往偏离实际情况,容易引起误导。参照流域水系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定义,不妨定义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统筹考虑区域内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在协调区域内与区域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本区域—次性利用的大水量(不包括本区域回归水重复利用量)。初步分析,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分析计算4个部分可利用水量,即境内地表水可利用水量、过境河流可利用水量,调入境内水资源量、境内调出水资源量。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
促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实施,规划通常关注规划所涉及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质量和规模。在水资源方面,按照传统理念,主要关注供水保障体系,对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水生态问题关注不够。而从水资源角度出发不要关注需求,更要关注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可利用水资源量以及未来开发利用能力与需求的适应性,关注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区域和河流生态问题。作为国家筹划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重要工具,规划规范的是包括生产与消费在内的众多的人类的经济行为,实质是对社会资源的再分配。水资源作为保障规划实施的重要资源,参与规划实施中的生产和生活等各类活动。规划的编制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充分考虑...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掌握和反映地表水水质现状,分析地表水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价内容包括:地表水现状水质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主要应根据现有成果,包括收集近几年水资源质量公报,并范围广收集各有关部门的水质断面监测资料,对于缺少现状年数据的地区,可采用近三年的调查资料;对资料缺乏的地区应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或监测。地表水水质评价应按河流和湖泊(水库)两种水体类型分别进行评价。水库应根据其水力特性和蓄水规模等因素区分为河流型水库和湖泊型水库。河流型水库按河流评价,湖泊型水库按湖泊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机井水资源论证公司规划水资源论证从...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盲目建设大都市和城市群,盲目发展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和高耗水种植业,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在经历了经济的超高速发展之后,由于水资源过渡开发利用,不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使经济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基础和动力。因此不对单个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进行论证,而且需要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进行控制,保障经济产业布局对水资源供给能力的总体需求,强化水资源宏观控制措施,从规划阶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防止、减少或消除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累积影响。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经常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规划水资源论证需水预测是在分析规划布局与发展指标的基础上,以用水总量和用水效控制红线为边界条件,采用适宜的方法预测规划需水量或对规划提出的需水量和用水水平进行复核,分析规划需水合理性,提出合理的需水规模。对区域用水总量和水资源配置格局难以支撑规划需求的,需要提出对规划布局和规模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各水平年需水量和需水结构,主要是论证其合理性,不合理时作必要调整,并提出需水量具体调整意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香格里拉水资源论证费用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资料。以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重点,收集规划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情况、河流...
规划水资源论证从规划层面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在水资源方面的意见,对促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自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全国共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300多份。各地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规划水资源论证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体系需要进—步完善,当前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背景、实施情况,分析了规划水资源论证地位和作用,归纳了论...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径流量表示,分析时还要考虑过境水资源量(过境水资源量即论证范围上游断面的入境水资源量),海出入境水量计算应选取河流入海口或评价区边界附近的水文站根据实测径流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换算为入海断面或出入境断面的逐年水量,并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以论证范围上游断面为控制断面估算入境水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控制站的采用控制站法根据面积比放大到边界推求;集水面积小而分散,又无控制站的,用间接法估算,视实际情况采用等值线法、相似站面积比法等方法,具体可参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在大量的工业和市民用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2010年《关于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0] 483号)印发以后,流域机构和地方开始积极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例如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三峡库区以上干流及主要支流沿江化工园区规划、武汉「1+8」城市圈规划水资源论证;珠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东方市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四川省开展了南充经济开发区、阆中市工业园区、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内蒙古开展了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工业园区、赤峰市中心城区规划区的规划水资源论证;江苏省先后选取盐城大丰港经济区、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等。各地力求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实践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有效模式,为方...
根据上节对我国规划体系的分析,现阶段我国规划体系较为复杂,无明确的标准的分类,我们在研究确定规划水资源论证适用范围时,从水资源论证的角度,重点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是规划发展布局和规模较为明确,具备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基础和条件;二是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关系较为密切,规划发展布局、规模对水资源支撑条件要求高的。对规划不涉及水资源的供求与保护,其规划实施也不需要水资源作为保障,也不会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第三方造成影响的,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等,这类规划不纳入到规划水资源论证适用范围。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也使得城市用水量越来越高。这些...
规划分析主要是对水资源论证的对象,即规划方案或规划文本、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的介绍和分析,主要包括规划的名称、层级、属性及其编制背景和定位,规划范围、规划水平年、规划目标、重点任务、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等,重点介绍规划中与需水预测有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或有关产品的用水指标以及规划中提出的对水资源的需求,还应对本规划与其上层级规划的相符性、与其同层级规划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规划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条件,为规划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重要基础。根据已经发布或批复的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综合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
根据国家发展改变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规定:相关部门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等工作,水利部于2014年完成对《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近期,水利部正在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有效实施。规划水资源论证在全国各地迅速推进,而且在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规划水资源论证越来越受到重视,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工作的稳步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初步建立,政策法规、行政管理、技术规范和队伍建设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水资源的过...
水资源规划是为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措施与安排,它是一切水事活动的基础,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我国制定和颁布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基本依据,水资源规划也应当作为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基本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是依据其编制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测的需水量制定的,在进行规划水资源论证时,规划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能已发生了变化,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相关规划进行深入分析。水资源论证需要综合运用水文学、水资源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使用先...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定义为:「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次性利用的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重复利用量)。」细则同时指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应按流域水系进行分析计算。大江大河及其支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采用倒扣计算法,即从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非汛期河道内小生态环境用水量和生产用水量,以及汛期难于控制利用的洪水量。对独流入海及长江、珠江上游部分支流,通过对现有工程和规划工程供水能力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分析,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经常遇到...
规划水资源论证从规划层面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论证规划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在水资源方面的意见,对促进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自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全国共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书300多份。各地在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规划水资源论证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体系需要进—步完善,当前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难点和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背景、实施情况,分析了规划水资源论证地位和作用,归纳了论...
规划水资源论证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河湖生态环境用水被大量挤占,特别是—些地区和行业在城市和重大产业发展布局规模确定、制定决策对水资源承载力考虑不足,导致水资源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造成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态退化,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危及水资源可持续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可以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之间用水需求,优化区域水资源的配置,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维护河源健康,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论证需...
规划水资源论证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客观要求,为加快水利改变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就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对开发利用水资源行为进行科学论证,坚持节水优先、强化保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水功能区管理,维护河湖健康;坚持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规划制定的重要保障和约束条件,强化用水总量控制、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坚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统筹协调规划范...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需给出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和不同保证率(50%、75%、90%和95%)的值,需说明年际变化情况和年内分配等。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历年地表水资源量有明显变化趋势的,应说明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变化的量级。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已经向全国发布,成为未来我国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基础性数据,具有高度的标准性。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过程中应以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本依据。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统—采用1956—2000年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该水文系列具有较好稳定性和代理性,包含了丰、...
对于缺少监测数据的水功能区,应进行补充监测;确实无法按规程规定的频次要求开展评价工作的,应在现有资料及补充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均值法进行水功能区的达标评价。水功能区水质代理值确定方法,按照以下几种情况确定:具有一个代理断面的水功能区,以该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该水功能区的水质评价代理值。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代理断面的水功能区,采用各代理断面水质评价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水功能区水质评价代理值。缓冲区有多个水质监测代理断面时,采用该区省界控制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理值。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该功能区的水质评价代理值。对于左右岸水功能区不同、而有全断面监测资料时,分别以左、右测点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