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说教,注重互动:
年轻人对公益的关注度较高,但更倾向于通过互动和参与的方式了解和参与公益活动。因此,企业在进行公益营销时,应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而是通过互动和参与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例如,沁园通过“明星+直播”的互动模式,成功引起了公益话题,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
利用社交媒体和娱乐化传播:
年轻人热衷于社交分享,喜欢新鲜感。企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发布公益活动的信息,分享公益故事,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此外,娱乐化传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例如,轻松筹通过与电影、电视剧、热门综艺等大火作品合作,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
结合社会和生态议题:
年轻人对社会和生态议题非常关注。企业可以通过结合这些议题,推出具有社会意义的公益活动。例如,钉钉在三八节发起的“例假真的是个假活动”,呼吁职场女性在经期得到保护;京东的母婴公益纪录片《看见大山里的妈妈》关注偏远地区母亲的困境;七度空间的粉红羽翼计划关注青春期女童的健康成长等。
提供易参与的公益途径:
公益活动的参与门槛应尽可能低,以便年轻人能够轻松参与。例如,购买彩piao成为年轻人参与公益的新途径。一张彩piao不仅能够为公益事业筹集资金,还存在中奖的可能性,这种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模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强调公益初心和文化自信:
年轻人对公益的认同感不仅在于参与活动本身,还在于对公益初心的理解。企业可以通过强调公益项目的初心和文化自信,增强年轻人的认同感。例如,福彩刮刮乐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戏曲、剪纸艺术等,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并通过刮刮乐和双色球等方式参与公益。
快行动,准确触达:
在公益广告投放中,企业应利用社交能力和广告投放策略,准确触及有爱心的年轻人。例如,QQ广告通过在不同社交平台投放广告,准确触达95后用户,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关注年轻人的兴趣和需求:
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项目。例如,关注环保问题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中;关注教育问题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到支教、助学等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