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与云计算紧密相关,超融合是云计算的一种实现形式,为云计算提供了底层的基础设施支撑。云计算的中心是按需提供 IT 资源,而超融合通过整合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池化和灵活分配,满足了云计算对资源弹性和快速部署的要求。例如,在公有云环境中,超融合架构被广泛应用于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以高效地为众多租户提供虚拟机实例和存储服务。同时,超融合也支持企业构建私有云,企业可以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内部署超融合系统,实现对内部 IT 资源的云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业务响应速度。而且,超融合与云计算的融合还体现在与云管理平台的集成上,通过与 OpenStack 等云管理平台的对接,超融合系统能够更好地融入云计算生态,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云服务体验,推动企业向云化转型的进程。毫秒级延迟响应!超融合满足5G网低时延业务需求。建筑行业超融合应用领域
超融合系统的快照功能是一种关键的数据保护机制,在特定时间点完整记录虚拟机的运行状态、内存数据、磁盘内容及系统配置,并支持一键式恢复,大幅提升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快照的实现通常基于写时复制或重定向写入(技术,确保在创建快照时存储增量变化,而非完整副本,从而优化存储效率并降低性能开销。在创建快照时,超融合系统会冻结虚拟机的I/O操作,生成一致性检查点,并将当前状态信息(包括内存快照和磁盘元数据)保存的快照文件。这些文件通常存储在分布式存储池中,利用数据去重和压缩技术进一步节省空间。此外,部分高级超融合系统支持应用一致性快照,通过与数据库(如MySQL、Oracle)或企业应用(如SAP、Exchange)集成,确保快照时数据处于可恢复的稳定状态,避免逻辑损坏。快照管理方面,系统提供图形化界面或RESTAPI,支持定时快照策略、快照链可视化、版本对比及跨虚拟机批量操作。用户可灵活选择全量快照或增量快照,并设置自动过期清理规则,避免存储资源浪费。恢复时,系统支持整机回滚或单文件提取,甚至可将快照快速克隆为新虚拟机,用于测试开发或数据分析等场景。结合CDP技术,部分方案还能实现秒级RPO,满足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严苛容灾需求。深圳半导体超融合哪家好原生K8s集成,超融合实现容器秒级部署,微服务开发效率翻倍。
在虚拟化环境中,超融合展现出诸多优势。传统的虚拟化架构往往需要独自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和复杂的网络配置,而超融合将计算和存储紧密结合在同一节点上,简化了虚拟化环境的架构。例如,对于一个拥有大量虚拟机的企业数据中心,采用超融合架构可以减少虚拟机在存储访问过程中的网络延迟,提高虚拟机的性能。同时,超融合的统一管理界面使得对虚拟机的创建、删除、迁移等操作更加便捷高效,管理员可以在一个控制台中完成所有与虚拟机相关的管理任务,降低了管理复杂度。此外,超融合系统的高可用性特性确保了虚拟机的稳定运行,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虚拟机可以快速在其他节点上重新启动,减少业务中断时间。而且,超融合支持虚拟机的在线迁移,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整个虚拟化环境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为企业的虚拟化应用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超融合系统通常支持数据去重(deduplication)和压缩(compression)等先进的数据优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明显提升存储效率并降低成本。数据去重是一种通过智能识别和消除重复的数据块来大幅减少存储容量占用的关键技术。超融合系统会对所有写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利用哈希算法精确找出重复的数据块,并只保留一份副本,同时建立引用索引,从而节省高达70%的存储空间,并明显提高存储I/O效率。这特别有助于降低存储成本,尤其在虚拟化环境中,因为虚拟机和容器通常共享相同的操作系统镜像、应用程序二进制文件和系统库,存在大量重复的数据模式。另外,超融合系统也通常支持实时数据压缩,它通过使用高效的LZ4或Zstandard等压缩算法,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将数据体积减少50%-80%。数据压缩可以在数据写入存储系统之前进行在线压缩,或在读取数据时进行透明解压。压缩不只可以减少数据在存储系统中所占的物理空间,降低存储硬件采购成本,同时压缩后的数据在跨节点传输或远程复制过程中也可以减少50%以上的带宽消耗,明显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网络成本。通过智能结合数据去重和压缩技术,超融合系统可以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 超融合支持快照备份与一键还原,误删数据恢复时间缩短至数秒。
超融合系统通过创新的架构设计,支持软件定义计算(Software-DefinedComputing)这一现代化计算范式。软件定义计算是一种历史性的资源管理方法,它将计算资源从底层物理硬件中完全抽象解耦,通过智能化的软件层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灵活配置。这种架构使计算资源能够根据业务负载的变化进行实时动态分配和弹性伸缩,不仅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传统架构的2-3倍,还大幅增强了IT基础设施的敏捷性和响应速度。超融合系统的重要价值正体现在其高度集成的设计理念上,通过在单个标准化硬件节点中深度融合计算、存储和网络三大功能,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软件定义计算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超融合系统直观的统一管理界面,以纯软件定义的方式为不同优先级的业务应用分配精确的计算资源配额,并基于实时监控数据实现资源的自动平衡和优化。在技术实现层面,超融合系统普遍采用业界的虚拟化平台(如VMwarevSphere、MicrosoftHyper-V或开源的KVM)作为软件定义计算的引擎,这些平台通过高级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计算资源抽象为可灵活调配的虚拟机(VM)资源池,支持通过策略驱动的自动化管理、智能资源调度和弹性扩展等功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 GPU直通+RDMA加速!超融合为AI训练提供高达1000GB/s存储带宽。东莞半导体行业超融合部署步骤
超融合助力智能工厂,整合工业设备数据流,实现生产透明化、质量可追溯、效率再升级。建筑行业超融合应用领域
超融合系统中的数据迁移策略与工具对于企业的IT架构升级、系统整合以及业务迁移等场景至关重要。在进行数据迁移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迁移计划,包括确定迁移的数据源和目标超融合系统的配置信息,评估迁移的数据量、业务的停机时间要求等因素。例如,如果企业要将现有的传统数据中心中的虚拟机迁移到新部署的超融合系统中,需要先对传统数据中心的虚拟机资源进行梳理,明确哪些虚拟机需要迁移,以及它们的资源使用情况和业务关联性。超融合系统通常提供多种数据迁移工具和方法,如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虚拟机在线迁移工具等。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可以在源存储和目标超融合系统的存储之间建立数据复制通道,将数据以块级别的方式进行复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种方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迁移,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业务停机时间,通过先进行数据复制,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业务切换,实现无缝迁移。虚拟机在线迁移工具则允许在虚拟机不停机的情况下,将其从源服务器迁移到超融合系统的目标节点上,这种迁移方式利用了超融合系统的共享存储和网络特性,通过动态迁移虚拟机的内存状态和磁盘数据,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对于一些对停机时间要求极高的业务非常关键。建筑行业超融合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