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建设项目的防洪影响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防洪评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情况复杂,许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如:壅水计算是否需要采用模型分析,壅水计算经验公式与实际有多大误差,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误差有多大,哪种分析方法更实用和更符合实际,都需大量的实践和进一步的检验。今后需对大量工程实际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式和模型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不断地对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修正和改进,使防洪评价计算方法和理论更加成熟、更切合实际,从而使工程建设对防洪和水利管理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减轻和降低,工程补救、补偿措施更趋合理。对占用河道断面, 影响洪水下泄的阻水建筑物, 应进行壅水计算。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预案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在准确的工程分析和充分的水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建设项目给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计算、预测、分析和论证。划分出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比较项目建设前后水体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得出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建设项目影响区域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和防治对策。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包括水资源论证(评价)、水土保持方案、洪水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昆明内河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刷与淤积分析计算。
防洪影响评价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各类临河工程逐年增加,加大了防洪安全的隐患。一些不依法报建的建设项目侵占河道、滩地,加上填河、围湖等非法开发建设,严重影响了河道行洪,河道调蓄能力及行洪能力降低,防洪工程的安全隐患逐渐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河道建设项目的管理,建立河道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机制,正确处理水利建设和其它行业建设的关系,做到水利建设与其它建设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凡是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科学地论证洪水对新建项目的影响以及新建项目对现有防洪工程、河势、防洪抢险的影响,使河道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逐步地规范化和科学化。
洪水影响评价的禁止性要求:(一)不符合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及相关区域防洪规划、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河流治理规划等规划要求。(二)不符合洪水调度安排,不满足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相关防洪应急预案等要求。(三)不符合建设项目防洪安全等级等与防洪有关的技术标准等要求。(四)对河流岸线、河势稳定、水流形态、冲刷淤积、行洪排涝等存在不利影响,且采取措施后仍然不能达到防洪要求。(五)对防洪排涝灌溉工程体系的整体布局、防洪工程的安全、蓄滞洪区的运用以及防汛抢险等存在不利影响,且采取措施后仍然不能达到防洪要求。(六)建设项目对洪水的淹没、冲刷等影响以及长期维修养护的措施不能够满足自身防洪安全要求。(七)洪水影响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方法不正确,消除或者减轻洪水影响的措施不可行。(八)不能满足当地具体条件的防洪减灾其他规定和要求。防洪规划需要综合考虑洪水发生的频率、规模和影响范围,不同地区的防洪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
专项报告编制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01、门槛低:由于取消了编制资质要求,许多新的公司就都涌入的专项论证的编制行列,他们只要是一个公司,有营业执照,就可以承担编制业务,没有相应的资源和技术档案,能力有限。02、价格低:由于不需要资质了,而且国家也取消了编制费用的指导价,所以这些单位为了承揽到业务,都争相降价,过去编制一个报告需要10万元+,现在都是几万元,也有一些2-3万元,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竟然,费用降了,服务质量也自然降了。03、人员少:由于不要申请资质,主管部门对编制单位没有强制要求,这些单位为了生存,就尽量少养人,只有跑业务的人员,技术人员极少,造成了编制报告时的力量不足,就只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不图精益求精,只求交差了事。04、专业差:还有些甚至编制单位都没有专业人员,都是外行在搞,根本不懂水利业务,往往都是找到一个报告的文本,然后就是查找替换,造成了像网上所说的一样,一个报告中竟然有30多处是其他地方的名称。甚至有些单位在接到业务后,到其他单位找人帮忙,给一点加班费,就完成了报告的编制,搞完后也没有复核等内审程序,造成内容错误百出。防洪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防洪影响报告和防洪影响处理工程设计。石林排涝站洪水影响评价预案
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我们才能建设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预案
防洪评价工程内容及项目设计资料:1、项目目前实际开展工作情况文字介绍;2、总体设计、平面布置、纵剖面图、地质图、与河道、堤防之间连接关系、与其他工程相对位置图;3、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4、跨河建筑物:跨度、支墩及布置,承台、与两岸堤防联接、净空,上下游联接等资料;5、港口、码头:陆域、水域高程、占地情况、与河道、堤防之间联接,堤顶道路等资料;6、穿堤、穿河建筑物工程:提供穿堤、穿河高程、尺寸及施工方式等资料;7、堤防高程、断面、边坡、迎、背水面、上下游左右岸情况等;8、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