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C产能我国聚碳酸酯(PC)需求较大,且以每年8%到12%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是PC的净进口国,化工在线统计,2015年国内PC的表观消费量约165.5万吨,进口量为142.7万吨,出口量为21.1万吨,自给率不到三成。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国PC产能共89.3万吨/年。中国PC产能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产能占中国总产能的72.8%,中外合资企业占8.7%,国内企业占18.5%。随着科思创在2016年10月将上海PC产能翻倍至40万吨/年以及年底鲁西化工一期项目投产,2016年底,我国PC产能近90万吨/年。中国PC产能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其产能占中国总产能的7成以上。按地区统计,中国PC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北京和山东等省市。温度过低,粘度大,供料不足,会导致制件表面收缩、起皱纹、无光泽、银丝紊乱;福建美国苏威PC阻燃级
冰乙酸浸泡法:具体方法为:把待检测的产品完全浸泡在常温(20-25℃)冰乙酸溶液中,时间为3min,然后把产品取出在清水中冲洗干净,检查产品是否有裂纹/断裂部分,如有出现,即此位置是应力集中地方,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需要进行改善。CCL4易挥发,具有一定的毒性;乙酸乙酯和正丙醇溶液易燃,因此前两种方法现在基本上不再使用,现在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对PC材料产品检测其应力开裂问题。开裂问题的解决方案:PC材料产品的开裂问题的解决,是个复杂且综合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得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才能有效防止产品开裂问题的批量发生。福建美国苏威PC阻燃级通常所说的聚碳酸酯都是指双酚A型聚碳酸酯及其改性品种。
中国是很早开始聚碳酸酯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导致了产品无法与国外相竞争。2005年以来,随着拜耳(现为科思创)、帝人、三菱等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装置,中国聚碳酸酯市场一度几乎为外资企业垄断。近几年,国内企业聚碳酸酯项目的投产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垄断。浙铁大风是国内较早家商业化规模生产的聚碳酸酯内资企业,一期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4月开始稳定生产。万华化学具有界面光气法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期7万吨项目2017年已经投产,2018年第二条产线投产后产能将达到20万吨。
聚碳酸酯(PC)是碳酸的聚酯类,碳酸本身并不稳定,但其衍生物(如光气,尿素,碳酸盐,碳酸酯)都有一定稳定性。按醇结构的不同,可将聚碳酸酯分成脂族和芳族两类。脂族聚碳酸酯。如聚亚乙基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及其共聚物,熔点和玻璃化温度低,强度差,不能用作结构材料;但利用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的特性,可在药品缓释放载体,手术缝合线,骨骼支撑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聚碳酸酯耐弱酸,耐弱碱,耐中性油。聚碳酸酯不耐紫外光,不耐强碱。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聚碳酸酯十分突出的是高温下对微量水分的敏感性,加上熔融温度高,熔融粘度大,常因处理不当而出现开裂和其他质量事件,所以注塑前必须严格,彻底进行干燥。经干燥后水分含量应不大于0.02%,微量水分的存在可以使聚碳酸酯发生破坏性的降解,年度下降,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塑胶变色,性能变坏成型工件带银丝,气泡,强度下降,破裂,水分含量越高,破坏性降解越厉害。(1)若干燥程度很差,塑胶中水分多,熔融粘度急剧下降熔体迅速淌出,炮筒喷嘴在劈啪声中不断喷出泡沫状雪球,白色雾气或气体。用这样的塑料成型的制件颜色很深,表面有大量银纹色素,内部带气泡,性能极脆,由于内压力大。很多制件脱模时马上就开裂了。(2)若干燥程度一般,喷嘴中缓慢注出的熔体浑浊不清,表面不光亮,内部夹有少量小气泡,成型工件在浇口附近或其他部位表面粗糙失光,抗冲击强度较低。PC耐水解性差,不能用于重复经受高压蒸汽的制品。河南上海科思创PC挤出级
我国聚碳酸酯(PC)生产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北京和山东等省市。福建美国苏威PC阻燃级
成型工艺及注塑常见缺点分析:1.成型工艺PC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成型之前必须预干燥,水分含量应低于0.02%,微量水份在高温下加工会使制品产生白浊色泽,银丝和气泡,PC在室温下具有相当大的强迫高弹形变能力。2.常见注塑缺点分析:PC是一种较难加工的塑料。因此,在制品成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变色、黄纹、黑点、气泡、冷料斑、乱流痕等缺点。1)应力问题2)射影、黑点等3)表面有起皮福建美国苏威PC阻燃级
苏州盛禧塑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01-19,同时启动了以盛禧塑化科技为主的EMA,EAA,POM,PA66产业布局。业务涵盖了EMA,EAA,POM,PA66等诸多领域,尤其EMA,EAA,POM,PA66中具有强劲优势,完成了一大批具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橡塑项目;同时在设计原创、科技创新、标准规范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我们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致力于EMA,EAA,POM,PA66等实现一体化,建立了成熟的EMA,EAA,POM,PA66运营及风险管理体系,累积了丰富的橡塑行业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公司坐落于浮桥镇新港中路2号7-5幢12室,业务覆盖于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持续多年业务创收,进一步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