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清航科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技术:在PDMS基板上直写三维微流道(最小宽度15μm),切割精度达±0.25μm,替代传统光刻工艺,开发成本降低80%。中清航科推出“切割即服务”(DaaS):客户按实际切割面积付费($0.35/英寸),包含设备/耗材/维护全包。初始投入降低90%,产能弹性伸缩±50%,适配订单波动。中清航科共聚焦激光测距系统实时监测切割深度(分辨率0.1μm),闭环控制切入量。将150μm晶圆切割深度误差压缩至±2μm,背面研磨时间减少40%。
随着 Chiplet 技术的兴起,晶圆切割需要更高的位置精度以保证后续的异构集成。中清航科开发的纳米级定位切割系统,采用气浮导轨与光栅尺闭环控制,定位精度达到 ±0.1μm,配合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实时校准,确保切割道位置与设计图纸的偏差不超过 0.5μm,为 Chiplet 的高精度互联奠定基础。中清航科深谙半导体设备的定制化需求,可为客户提供从工艺验证到设备交付的全流程服务。其技术团队会深入了解客户的晶圆规格、材料特性与产能要求,定制专属切割方案,如针对特殊异形 Die 的切割路径优化、大尺寸晶圆的分片切割策略等,已成功为多家头部半导体企业完成定制化项目交付。舟山芯片晶圆切割代工厂切割刀痕深度控制中清航科技术达±0.2μm,减少后续研磨量。
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中清航科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中心技术 100% 自主可控。其晶圆切割设备的关键部件如激光发生器、精密导轨、控制系统等均实现国产化量产,不仅摆脱对进口部件的依赖,还将设备交付周期缩短至 8 周以内,较进口设备缩短 50%,为客户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支持。展望未来,随着 3nm 及更先进制程的突破,晶圆切割将面临更小尺寸、更高精度的挑战。中清航科已启动下一代原子级精度切割技术的研发,计划通过量子点标记与纳米操控技术,实现 10nm 以下的切割精度,同时布局晶圆 - 封装一体化工艺,为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与全球客户共同迈向更微观的制造领域。
面对高温高湿等恶劣生产环境,中清航科对晶圆切割设备进行了特殊环境适应性改造。设备电气系统采用三防设计(防潮湿、防霉菌、防盐雾),机械结构采用耐腐蚀材料,可在温度 30-40℃、湿度 60-85% 的环境下稳定运行,特别适用于热带地区半导体工厂及特殊工业场景。晶圆切割的刀具损耗是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中清航科开发的刀具寿命预测系统,通过振动传感器与 AI 算法实时监测刀具磨损状态,提前 2 小时预警刀具更换需求,并自动推送比较好的更换时间窗口,避免因刀具突然失效导致的产品报废,使刀具消耗成本降低 25%。中清航科推出切割机租赁服务,降低客户初期投入成本。
在晶圆切割设备的自动化升级浪潮中,中清航科走在行业前列。其新推出的智能切割单元,可与前端光刻设备、后端封装设备实现无缝对接,通过 SECS/GEM 协议完成数据交互,实现半导体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闭环。该单元还具备自我诊断功能,能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将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60%,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坚实保障。对于小尺寸晶圆的切割,传统设备往往面临定位难、效率低的问题。中清航科专门设计了针对 2-6 英寸小晶圆的切割工作站,采用多工位旋转工作台,可同时处理 8 片小晶圆,切割效率较单工位设备提升 4 倍。配合特制的弹性吸盘,能有效避免小晶圆吸附时的损伤,特别适合 MEMS 传感器、射频芯片等小批量高精度产品的生产。针对柔性晶圆,中清航科开发低温切割工艺避免材料变性。杭州sic晶圆切割企业
晶圆切割后分选设备中清航科集成方案,效率达6000片/小时。舟山晶圆切割刀片
中清航科ESG解决方案:设备内置能源管理模块,智能调节激光功率与主轴转速,单次切割能耗降低42%。碳追踪平台每8小时生成减排报告,助力客户达成碳中和目标,已获全球25家代工厂采购认证。功率器件背面金层在切割中易翘曲。中清航科开发脉冲电流辅助切割,在刀片-晶圆界面施加微电流(<10mA),瞬时加热至150℃软化金层,剥离风险下降90%,剪切强度保持>45MPa。中清航科推出粉尘组分诊断系统:通过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线分析颗粒元素构成,自动推荐冷却液配方调整方案。帮助客户减少因金属污染导致的芯片失效,良率提升1.2%。舟山晶圆切割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