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通常由陶瓷材料制成,例如镀在玻璃中的镍、锰或钴的氧化物,这使得它们很容易损坏。与速动类型相比,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它们对温度、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任何变化的响应速度。大多数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NTC),这意味着它们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有一些热敏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 (PTC),并且它们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敏电阻的额定值取决于它们在室温下的电阻值(通常为 25 o C)、它们的时间常数(对温度变化作出反应的时间)以及它们相对于流过它们的电流的额定功率。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普遍应用于工业、医疗和家居等领域。东莞表面温度传感器制造
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双金属恒温器:恒温器由两种热度不同的金属背靠背粘在一起组成。当天气寒冷时,触点闭合,电流通过恒温器。当它变热时,一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膨胀得更多,粘合的双金属条向上(或向下)弯曲,打开触点,防止电流流动。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双金属条,主要基于它们在受到温度变化时的运动。有在设定温度点对电触点产生瞬时“开/关”或“关/开”类型动作的“速动”类型,以及逐渐改变其位置的较慢“蠕变”类型随着温度的变化。速动型恒温器通常用于我们家中,用于控制烤箱、熨斗、浸入式热水箱的温度设定点,也可以在墙上找到它们来控制家庭供暖系统。爬行器类型通常由双金属线圈或螺旋组成,随着温度的变化缓慢展开或盘绕。一般来说,爬行型双金属条对温度变化比标准的按扣开/关类型更敏感,因为条更长更薄,非常适合用于温度计和表盘等。薄膜式温度传感器通信基站的温度传感器,维持设备工作温度,保障通信信号稳定。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主要通过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可用输出信号。现代的温度传感器外形非常得小,这样更加让它普遍应用在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中,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无数的便利和功能。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测量仪表的主要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PT100热电阻:PT100是铂热电阻,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
工作原理:金属膨胀原理设计的传感器:金属在环境温度变化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延伸,因此传感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对这种反应进行信号转换。双金属片式传感器:双金属片由两片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贴在一起而组成,随着温度变化,材料A比另外一种金属膨胀程度要高,引起金属片弯曲。弯曲的曲率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双金属杆和金属管传感器: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管(材料A)长度增加,而不膨胀钢杆(金属B)的长度并不增加,这样由于位置的改变,金属管的线性膨胀就可以进行传递。反过来,这种线性膨胀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太阳能热水器的温度传感器,监测水温,实现智能加热和供水。
测温目标的大小与测温距离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距离下,被测目标的有效直径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测量小目标时,必须特别注意目标距离的控制。红外测温仪的距离系数(光学分辨率)K被定义为被测目标的距离L与直径D之比,即K=L/D。为确保准确测温,被测目标的尺寸应至少等于红外测温仪的视场,理想情况下应超过视场的50%,如图六所示。测温目标尺寸与测温仪视场之间的关系。当被测目标的尺寸小于视场时,测温结果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确保被测目标的尺寸至少等于红外测温仪的视场,理想情况下应超过视场的50%,以确保准确测温。电镀生产线的温度传感器,保证电镀液温度稳定,提高电镀质量。薄膜式温度传感器
高精密制造业对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因此对使用场景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谨把控。东莞表面温度传感器制造
温度传感器转化为输出信号的过程:温度传感器将探测到的温度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以热电偶为例,当热电偶两端的温度差异引起热电效应时,会产生微弱的电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会与温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这个微弱的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器的放大后,就能被数据采集设备(如PLC或者数据采集卡)读取,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温度读数。对于具有数字信号输出的温度传感器,如数字化的DS18B20温度传感器,它们内部就集成了模数转换部分,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每一条DS18B20包含有独一的64位序列码,多个DS18B20可以直接挂在同一条总线上,这样就非常方便的通过代码检索到每一个DS18B20的温度值。东莞表面温度传感器制造